首页 理论教育 民众天性邪恶,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中的法家思想

民众天性邪恶,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中的法家思想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家思想的一个根本的哲学根基是民众是邪恶的,邪恶是人的本性。性恶说就是从哲学上判定人性是邪恶的。既然如此,民众天生就是邪恶的,怎么可能自然就崇尚仁义道德呢?可见民众自私自利之心是天生的。正因为“生而好利”和“自为”[17],民众天生就是自私邪恶的。仲虺明显认为“天生民有欲”是容易造成社会危害的。“自私自利、追求享乐、满足私欲”,这些在先秦思想家中就是“性恶”的主要内容。

民众天性邪恶,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中的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一个根本的哲学根基是民众是邪恶的,邪恶是人的本性。儒家大师荀子著有《性恶》篇,详尽论述了人性的本质是邪恶。韩非是荀子的学生,承袭了荀子的性恶说[14]。性恶说就是从哲学上判定人性是邪恶的。既然如此,民众天生就是邪恶的,怎么可能自然就崇尚仁义道德呢?

韩非子·心度》:“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15]既然好逸恶劳是人民的本性,人民天生就容易放纵作乱。民众还是自私的。《韩非子·六反》:“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父母生育儿女都有自私的心理,所以爱男厌女。可见民众自私自利之心是天生的。《韩非子·难四》:“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生长于富贵之家的孩子不会有仁爱之心,是因为人性本来是贪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父母与儿女之间都是一种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并不因为父子至亲而改变。在《韩非子》中,性恶主要表现为“生而好利”[16]。有的学者认为人性好利无所谓善恶,这是用现在的思维去替古人做价值判断。在先秦时代,“生而好利”就是公认的性恶,与此相对的是“生而好德、好善、好仁义慈惠”。正因为“生而好利”和“自为”[17],民众天生就是自私邪恶的。童书业《先秦七子思想研究·韩非子思想研究》[18]称:“这样,韩非就从性恶论推衍到法治主义,主张用刑赏来治国。”这是正确的。(www.xing528.com)

人民有各种欲望固然是天性,但不加管束就会造成混乱。远古时代的哲人早有认识。考《尚书·仲虺之诰》:“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夏末商初的贤人、成汤的左相仲虺认为“天生民有欲”,实际上就承认了人性有邪恶,所以他接着说:“无主乃乱。”仲虺明显认为“天生民有欲”是容易造成社会危害的。《尚书·太甲中》:“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不类”的意思是“不法”,“类”训“法”或“善”。“欲败度”的意思是私欲破坏法度。个人的欲望容易与国家的法度相冲突。《逸周书·〈周祝〉序》:“民非后罔。”人民没有君王就不能得不到良好的治理。《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说:“无欲实难。”要人没有欲望是不可能的。《汉书·董仲舒传》:“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这都是承认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因此,《韩非子》的性恶论是有其根据的。在先秦的人性论中,“欲、利”是与“仁、义”相对立的概念,追求“仁、义”为善,追求“欲、利”为恶。这是诸子百家共通的认识论,因此,不能说“自私自利”与性恶无关。“自私自利、追求享乐、满足私欲”,这些在先秦思想家中就是“性恶”的主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