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说:周文王不是行仁义而怀西戎、王天下吗?《韩非子》说:那徐偃王不是也行仁义而亡国了吗?有苗无道,大禹以仁义仍不能怀柔,终还是执干戚舞,以兵威才屈服有苗。宋襄公行仁义而丧师辱国,可见行仁义有害于国家。
儒家高唱仁德,认为君王倘施仁政,则国泰民服。但《韩非子·五蠹》称:“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仿佛在说:功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儒家文人谈仁义谈出来的。《五蠹》有一段话极尖锐地反击儒家的仁义治国论:“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冦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君虽厚爱,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行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这些言论真是动人极了。父母一味地溺爱孩子,则孩子难为善人。国君如一味爱民,则人民反而多为非作歹,触犯刑法。所以《韩非子·显学》说:“夫严家无悍虏[8],而慈母有败子。”滥施仁政乃乱亡之道。那燕王哙不是学尧舜之禅让而亡国吗?《淮南子·人间》亦曰:“夫徐偃王为义而灭,燕子哙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为墨而残。灭亡削残,暴乱之所致也,而四君独以仁义儒墨而亡者,遭时之务异也。”《淮南子·说山》:“徐偃王以仁义亡国。”[9]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指武》载楚文王兴师伐灭徐国。好行仁义的徐偃王临死叹曰:“吾……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余此。”好行仁义的徐偃王反而国亡身死,法家常常以此为例说明仁义慈爱不能治国。
《韩非子·奸劫弑臣》:“世之学术者说人主,不曰‘乘威严之势以困奸邪之臣’,而皆曰‘仁义惠爱而已矣’。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何以明之?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国有无功得赏者,则民不外务当敌斩首,内不急力田疾作,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故奸私之臣愈众,而暴乱之徒愈胜,不亡何待?”这一段详细阐明了“仁义惠爱”能导致亡国,十分精彩。(www.xing528.com)
《吕氏春秋·不屈》载魏惠王欲学上古禅让之事,传国于惠子,而惠子弗受。惠子知道禅让会乱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成欢以太仁弱齐国,卜皮以慈惠亡魏王。”这是仁惠乱国的例子。
当然,《韩非子》完全抹杀仁义惠爱,这也过于偏激,受到了汉代思想家的激烈反对。下文有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