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决问题的内涵
解决问题是由一定的情境引发的,是指在个体主观意识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既定目标,综合分析相关背景资料,运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例如,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故事中关于灯泡的相关已知的条件和最终想要达到的结果构成了解决问题的情境,而要达到最终的结果,必须应用已知的条件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操作成功,问题便得到解决。爱迪生在实验室里面不断地进行各种材料的试验,经过了很多次的失败,最终发现钨丝是做灯泡的绝佳材料,其发出的光线十分明亮,又不易烧断,适合长期使用。
(二)解决问题的特点
1.问题情境性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既让我们感到困惑又不能用经验直接解决。问题总是由相应的情境引起的,这种外在的情境性会引发我们对问题进行思索的兴趣,同时运用各种思维策略、采取各种措施去脱离这种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问题情境消失的过程。当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再遇到同类情境时,我们就不会感到困惑。
2.目标指引性(www.xing528.com)
问题的解决是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通过问题的解决达到相应的目标。简单的问题有时通过直觉与猜测即可解决,复杂的问题则需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推理,还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等思维过程加以解决,但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完成的。
3.操作顺序性
解决问题是出于一系列心理操作相互配合完成的,这种操作是有顺序系统性的操作。顺序一旦出现错误,问题就无法顺利解决。当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同一问题时会呈现出不同的顺序。
4.认知参与性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离不开认知活动的参与。解决问题时人的知、情、意一同参与过程。其中,认知成分在问题的解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离开正确认知的参与,问题将无法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