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的内涵
认识是主体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主动收集客体知识的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方式。主体是行为的主导和实行者,是有生命的物体。人作为生物主体,具有行为的主观需要和行为的能力,行为是认识主体的日常生活方式。
1.人是认识的主体
认识分为认识主体和客体。人是具有知、情、意的高级动物,是认识的主体。人在个体主观意识的指挥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去认识客观事物,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不仅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能深入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人的主观意识指挥着认识行为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认识行为是认识意识的具体实践与落实。认识的过程是将认识发生以前制定的认识蓝图从主观变为现实的过程。人借助于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主体接收到的客体,如温度、湿度等,感觉器官将接收到的客体信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给人的大脑,大脑将信息处理之后,形成人对客体的主观认识并调动身体的相应部位作出反应。
2.认识主体的主观意识指挥着认识的发展变化和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活动的不断发展,当认识主体意识到阶段性的认识目标已经实现之后,就会发出进入下一个认识阶段的命令,使认识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当认识主体意识到这一阶段的认识任务中已经获得了新的经验,就会发出调整认识行为的指令,使认识行为更合理化并更有效率性,同时主体的认识水平也获得了提升。
伴随着主体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认识预期目标的全部实现,人的大脑思维组织通过对外在感性材料的分析、加工、处理,运用抽象逻辑思维,产生对相关事物的正确认识之后,便会向认识主体发出停止认识行为的命令。于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认识行为便结束了。
3.认识是主体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
主体通过认识客体,收集、整理客体各种属性和规定的行为是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主体通过对获得的全部知识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主体所面临的生存矛盾、危机和问题,发现主体通过自身行为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采用的方式、方法、路线和方案,这也是知识的生产活动。
知识是主体的主动认识行为产生的,是主体主动行为的结果。知识不是脱离主体的主动认识行为,而是由客体对主体感觉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在神经中枢自然形成的。只有在主体对目标客体进行关注并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客体对主体感觉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响才会在主体的神经中枢形成映像和知识,没有主体的关注和兴趣,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就不会在主体的神经中枢形成任何映像和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4.认识同思维和实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体行为
思维、认识和实践在认识主体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中是交替进行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产生的条件。思维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加工过程,是实践变成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实践是在认识指导下进行的,没有认识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无意义的。(www.xing528.com)
知识的产生往往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失了思维这一中间环节,实践与认识将无法连接起来,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便不会产生。人如果在面对外界客观事物时采取冷漠、无视的态度,对事物不进行任何思考,那么将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获取新的知识。
(二)认识的特征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作为认识的主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主观条件的制约。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无限的变化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每天这个世界上都有旧的事物灭亡、新的事物产生。因此,人类的认识将永远处于无限的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无限探索过程中、对真理的无限追求过程中。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曲折性
对事物的认识既要受到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又要受到认识主体主观条件的限制。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主观认识受到认识主体自身知识、经验、生活环境等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决定了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期间会经历许多曲折、反复甚至是停滞不前或陷入认识误区,所以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具有曲折性。同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在持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所以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问题的内涵
问题是指要求认识主体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包括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事物的关键和重要之点,日常生活中的事故或意外,造成差距的因素。例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就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然就会影响学习效率。
(四)认识问题的内涵
认识问题是指认识主体对需要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包括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事物的关键和重要之点,日常生活中的事故或意外,造成差距的因素等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因素、问题性质、影响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一个人哭了,当你看到这种状况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什么哭,然后根据哭的原因想办法进行劝解,让这个人停止哭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