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职业行为规范,是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的优良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根据职业特点确定的,它是指导和评价人们职业行为善恶的准则。
(一)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
职业道德与职业义务、职业权力、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幸福和职业理想等紧密相关,这些都是职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反映和折射。
1.职业义务
职业义务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不要报酬的奉献。它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一定职业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道德要求,又是从业人员对他人、对社会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比如,“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既是医疗职业对医生提出的职业道德要求,又是医生对病人应承担的道德责任。
职业义务具有利他性,也就是从业人员在履行职业义务时,实际上作出了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客观效果是对他人有利,而不是对自己有利,甚至有时还要作出某种程度上的自我牺牲。比如,司机在履行“安全行驶”的义务时,就要全神贯注而不去观赏沿途的风光;交警在履行“站岗执勤”的义务时,就要经受严冬酷暑的考验;教师在尽“教书育人”的义务时,就要像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职业义务具有无偿性,是指从业人员在履行职业义务时,不把谋求个人权益和回报与履行职业义务相联系或相对应。比如国家安全工作人员要履行“保守国家机密”的义务,共产党员要履行“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的义务。履行职业义务是每个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忽视或者逃避职业义务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2.职业权力
职业权力是指从业人员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或职业活动中拥有的支配人、财、物的力量。职业权力不只属于有领导权的人,所有从业人员,哪怕是最基层最普通的人员,都有相应的职业权力。例如,交通警察在交通岗位上,有指挥来往车辆行驶与否的权力,有对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员进行罚款、没收驾照、予以相应处罚等权力。每个从业人员都有相应的职业权力,其核心是如何使自己手中的职业权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一些行业腐败和不正之风恰恰就和滥用职业权力有关。“冷、硬、拖、抵、推”的工作态度,“门难进、口难开、脸难看、事难办、理难辩”的衙门作风,干哪行吃哪行带来的“吃、喝、卡、拿、要”的工作行为,“电老虎”“税老虎”“路霸”“水霸”等负面现象都是利用职业权力导致的行业不正之风。在职业权力的执行中,从业人员要严于律己,不该得的不得、不该拿的不拿,绝不能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化公为私,要敢于抵制滥用职业权力的不正之风。
3.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是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个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职业责任是社会义务、使命、任务的具体体现。由于职业分工不同,行业特点不同,职业的作用不同,从业人员承担的职业责任也就有所不同。职业责任一般用岗位职责、业务规范、规章制度、任务目标或行为公约等形式来表现。例如,工人的职业责任主要是坚守生产岗位,维护生产秩序,学习科学文化,钻研业务技术,文明生产,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各行各业的职业责任各不相同,但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党和国家、行业、单位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安心本职工作,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等,都是共同的职业责任要求。达到了这些要求,就是具体地履行了自己的职业责任。
4.职业纪律
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要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们常说,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厂有厂律。为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确保安全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各行业、各单位、各岗位都要制定自己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对本行业、本单位、本岗位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职业纪律。这种由不同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纪律。比如,在银行工作的职员,必须为存款人的姓名、地址、金额、密码保密。
不同职业的职业纪律有共同性,比如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要照章办事等。同时职业纪律也有特殊性,比如,一些工作内容涉密,不该问的不问,不能打听的不打听等。这些职业纪律都是维护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行为准则,要求有关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具有强制性。制定纪律的目的是维护集体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确保大家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产秩序。
5.职业良心
职业良心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工作的负责精神、对他人的同情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自己职业行为的是非感和对错误行为的羞耻感。
职业良心与职业义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职业义务是他人和社会对从业人员提出的客观要求和愿望,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和愿望,必然要借助于职业良心这一内在驱动力,通过尽到职业义务来实现。因此,职业义务迫使人们要讲良心;而职业良心又使职业义务的履行得到切实保证。这样,人们在职业良心促使下履行职业义务,在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人和社会期待的职业良心,以实现职业义务与职业良心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在工作中,做到事前“扪心自问”,事中“良心发现”,事后“问心无愧”,这既是对职业良心应有的要求,也是培养职业良心有效的手段。(www.xing528.com)
6.职业荣誉
职业荣誉是社会对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所作出的肯定性评价,也是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行为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换句话说,职业荣誉就是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得到社会的公认、肯定和褒奖以及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行为的肯定和欣赏。
在职业生涯中,劳动者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辱观,在职业活动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判断和选择正确的职业行为。劳动者争取职业荣誉的动机要纯洁、纯正,不能太功利,不以金钱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来评价贡献的多少。同时,获得职业荣誉的手段要正当,不能对荣誉斤斤计较,也不能靠毁坏他人的声誉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地位,更不能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最后,对待职业荣誉的态度要谦虚,要把它作为新的起点,以更加谦虚的态度、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和表彰。
7.职业幸福
职业幸福是指从业人员经过辛勤奋斗后实现职业理想而获得的精神满足和愉悦。比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后就会产生一种心情愉快的感觉;通过钻研努力,解决了某项技术难题,得到领导和同事高度评价,就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攻克难关收获某项创新和发明,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所有这些,都是职业幸福的具体体现。
每一种职业、每位从业人员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环卫工人起早摸黑地保洁劳动使人们生活在整洁卫生的城市,他会为此感到幸福;交通警察春夏秋冬不分昼夜、不畏严寒地在现场指挥,保证了群众出行安全,他也会为此感到幸福。
8.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和所要取得何种成就,对社会作出哪些贡献的向往和追求。一个理想的职业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能更好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在实现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明确个人奋斗的正确方向,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增强为追求事业成功而战胜困难的力量,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二)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包括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等五个方面,前两个方面与劳模精神高度契合,这里主要介绍后三个方面。
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2.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人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不论对谁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办事公道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工作原则,做到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做到办事合法、合情、合理,并充分体现追求公正,维护公共利益的精神。
3.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服务群众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位普通从业人员的要求;服务群众不仅是对服务性行业的要求,也是对各行各业的共同要求。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服务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