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基本素养:点赞襄职特色

大学生基本素养:点赞襄职特色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理念新——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1.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凸显高职人才比较优势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人才培养“特在技术,优在技能”。

大学生基本素养:点赞襄职特色

(一)理念新——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

1.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凸显高职人才比较优势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人才培养“特在技术,优在技能”。学校坚持能力本位,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重点,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要求组织教育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优其所长,培养“首岗能顶上,多岗可迁移,发展可持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让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

2.强化分类分层教育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教育要回归“以学生为中心”的本位。学校针对生源多样化和学生差异化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实施分类分层培养,推行学生“一类一方案”“一类一课表”,建好“一生一档案”,实施学分积累、认定与转换和专业辅修制度,开展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性、差异化评价,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多元化成长和多样化成才。

3.强化小工匠培育,拓展国际化视野

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高层次发展的必备素质。学校积极实施“校园小工匠”培育工程,依托合作企业实施“工匠精神”实岗培育计划,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开展“院士专家校园行”“劳模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提升内在品质,努力成为大国工匠后备军。

学校积极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成立了中法丝路学院,搭建了中德产教融合交流平台,依托主持建设特殊教育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输出国际化高水平课程资源,服务中航精机等上市企业建立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常态化开展师生海外交流游学,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能力。

(二)模式特——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

1.校地企协同打造命运共同体

具体来说,第一,率先建立并实施“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三会”模式。学校在校级层面组建了由市领导担任理事长的合作办学理事会,院部层面组建了行业主导的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层面组建了合作企业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校地企协同办学。坚持“对接产业设、适应需求调、服务发展建”,在对接区域支柱和新兴产业开设专业的基础上,升级改造传统专业12个,新设专业9个,停招专业7个,形成“数量适中、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专业群体系。第二,打造校地校企订单培养2.0模式。推动行业与学校全面开展定向、订单培养,在做好湖北省农业部门“一村一名大学生”,宜昌市、襄阳市“乡村医生”与“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基础上,服务“精准扶贫”战略,推进畜牧兽医专业群“一村多名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医学专业群“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培养计划”;服务“教育振兴”战略,在特殊教育专业群持续扩大订单培养规模;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持续开展校地订单培养;服务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在旅游管理专业群持续开展校地订单培养。第三,创新校企订单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教学、实习、就业”全过程融通,“资源、组织、文化”全方位融合,实现“实习式订单→就业式订单→全程参与育人式订单”的优化、“学校课程→企业课程→企业化课程”和“校中厂→厂中校→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迭代、“传统育人模式下学校单主体→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双主体→混合所有制模式下一体化育人”的升级。

2.课岗证融通全覆盖

学校与海天集团共建了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与正大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全面总结、推广畜牧兽医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试点专业经验,在相关专业群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岗位任职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操作考核项目。

3.育训创一体化推进

学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和实践同步推进,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应用、推广学校首创的课程、师资、平台、文化融合的“一纳入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形成了“意识唤醒→平台晒梦→苗圃孵化→园区起航→区域辐射”五段递进孵化链,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一站式服务、全程指导、持续帮扶,为学生提供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到实际创业的全过程培育体系和强大资源支持。

(三)路径优——多方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深化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

服务学生首岗适应,对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岗位人),设计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服务学生多岗迁移,对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人),构建专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对接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人),设计学生公共通识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课程模块,形成“三个平台”(素质素养平台、技术技能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四大能力”(公共通识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能力本位、阶梯提升”的理念构建“基础共享、能力递进、差异发展、拓展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支撑学生职业发展全周期。

2.深化效度为先的课堂教学改革

以课堂责任制为基础,以教学诊改为抓手,开展“高效课堂”认证和教学比武活动,深入推进以“教师、教材、教法”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校企共同打造菜单式、模块化课程,组建专兼结合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师人人建设教学空间,学生个个建立学习空间,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3.深化阶梯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www.xing528.com)

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省赛、国赛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实训项目,共同实施实践教学与考核,构建阶梯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组织企业专家参加校、院两级技能抽考,实现专业核心技能项目人人过关;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教融合”,完善三级技能竞赛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月活动,为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为国赛选拔优秀选手。

4.深化行业内涵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发

以学校主持建设的特殊教育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为引领,带动汽车制造与装配、室内设计、护理等专业校际联合建设和应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坚持“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开发理念,校企、校际共同打造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一批国家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引进一批国际化优质教学资源并联合行业进行本土化改造,输出一批职业教育先进标准。

5.深化开放共享的公共实训平台建设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平台、襄阳市大学科技园等区域共享实训平台,以院士工作站为龙头,发挥技能大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的效能,与企业共用共享,引领学生开展技术攻关、技能竞赛、技术创新与研讨等,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质量高——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贡献度

1.专业建设成果丰富

学校现已建成特殊教育、畜牧兽医等国家重点专业8个,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3个,医学检验技术等专本连读专业6个。主持建设国家教学资源库2项。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16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28部。建有国家实训基地5个。立项教育部门人文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等国家教科研项目12项,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38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各级奖励123项。

2.人才培养贡献度高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创业率达到4.1%,学生累计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奖项515项,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本禹志愿服务队”等省级以上综合荣誉48项,获得国家专利33项。截至目前,学校办学规模达到18967人,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万多人,其中本地就业4.3万人,雇主满意度达90%以上。培养了杭州超级科技有限公司CEO(首席执行官)李威威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助力学生创客创办的绿控科技、乐享之家智能家居等10多家企业,产值均已过千万元,学校成为“地方离不开”的职业教育人才库。

3.技术研发和科技服务成效显著

学校借助专业等优势年均完成科技服务项目230项,帮助160多家企业解决技术、经营、管理难题,直接创造经济价值1.52亿元。研发推广的襄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葡萄茎尖脱毒技术、山药无公害栽培技术和“鄂麦22”、红叶石楠等成果,促进增收1.1亿元以上。组织实施了保康柴胡、谷城山苦瓜汉江长春鳊等科技扶贫项目,带动1239人就业,带动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协助申请“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15个,帮助襄阳市畜产品首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殊荣。

1.你能说出我们学校准确的通信地址和办学历史吗?

2.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有何区别?与你就读的高中有何区别?

3.初到襄职,你知道校园里的道路、楼栋、广场命名的特点吗?请根据你的体验,推荐一个襄职网红打卡处,用图文或影像方式记录下来,通过朋友圈分享给你的亲友。

4.你知道襄职的校训石在哪里吗?你会唱校歌吗?

5.在读书分享会上,向其他院系的同学推荐一下你、你的班级、你的专业、你的院系。

请扫描右侧二维码获得更多资源

请扫描右侧二维码获得更多资源

欢迎登录“爱习课专业版App”查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