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大学教学改革成果

新时代大学教学改革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教学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高等学校希望通过教学管理所展现的先进的思想、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行为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引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的知名度。

教学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学者们对“教学管理”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1)资源协调说。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依循管理规律和教学规律,科学地组织、协调和使用教学系统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转的决策和实施。[2](2)管理行为说。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3](3)环节控制说。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教学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原则,通过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等管理环节,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组织,合理调配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推动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地、高效率地运转,以求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4]

上述三种对教学管理的理解均是基于微观层面,将教学管理理解为学校的管理者根据一定的方法、原理、准则、规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行为,展现教学管理功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大学教学管理是保障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核心机制,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依循大学教学的特质和规律,根据大家认同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指导、决策、协调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与评价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组织系统管理、教学改革研究管理等。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性。管理工作纵横联结,全面覆盖。教学管理将教学运行、教学计划、教学质量与评价、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组织系统等工作包拢在一起[5],每一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关联、彼此支持的。所以,教学管理的质量不是取决于某一方面的优劣,而是各个部分协同作用、共同发力的结果。只有立足全局整体,优化弱势部分,才能达到最优管理目标,实现最大管理效能。

第二,动态性。教学管理不是因循守旧的僵硬管理。实践无止境,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更无止境。在时空的延展中,大学内部的人、财、物、信息、资源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放眼神州,万里疆土上的世情、国情正在经历着激动人心的变革,这给大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们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把握大势,筹划未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www.xing528.com)

第三,学术性。大学教学管理的独特性体现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轨并行,教学管理不仅是热火朝天的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学术活动,它不能满足于对过往经验的再现或延伸,而是必须不断反思、不断研究、持续改进,将管理经验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理论或原则。所以,涉足该领域的人员既要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具有专业的管理水平;既要有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又要有敏锐的教学管理意识,从经验出发,主动总结,能动反思,以期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规范化。

第四,导向性。教学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教学管理应是从“立德树人”出发,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高等学校希望通过教学管理所展现的先进的思想、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的管理行为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引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的知名度。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能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插上双翼,使其乘风破浪,扬帆前进,而混乱僵硬的管理活动则会掣肘教学目标的实现。

何谓体制?“体制”与“机制”的辨析经常在学术界为人们所乐道。我国学者姚启和教授指出,体制是组成社会系统的若干要素的体系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机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手段、方式及其原理。机制是体制立足的基石,体制则是机制运行的物质载体。[6]结合不同学者对“教学管理”和“体制”的不同理解,我们认为,大学教学管理体制就是指大学教学管理活动中相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制度化的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的教学管理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设置教学管理机构,划分教学管理权限,制订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规划教学顶层设计、安排教学组织运行、保障和评估教学质量、制订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基本建设、规范课堂教学秩序等活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大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