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系统的哲学流派,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文精神、批判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甚至有西方学者将现代哲学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纵观现代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基本上是建立在对心、物二分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批判之上的,要求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划分。由于这些流派多是以科学或者以人本身的存在为探讨的出发点的,因而,学界将重视科学的流派称之为科学主义,把强调人本身存在的流派称之为人本主义。[35]这并不是说科学主义不重视人,人本主义不重视科学,两者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基本的出发点和研究思维范式的不同。科学主义也谈论人的问题,只是大多用科学理性的观点和方式解释人;人本主义将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激烈批判科学理性对人的“异化”,要求揭示人的生命、本能、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或者超理性存在的意义。从这一点上可以说,存在主义是人本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也是秉持非理性且较为激进的哲学流派。实际上,对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并没有一个严格和明确的标准。以实用主义为例,从实用主义倡导的科学精神强调哲学应成为科学方法论这个意义上说,有人将其划归为科学主义;而实用主义重视人在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人类面对的世界是人化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用主义又可以归为人本主义。
今天教育界所谈的人本主义,主要是指由马斯洛(A.H.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所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心理学问题。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发挥个体最大潜能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需要。马斯洛把人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潜能则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发展和成长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而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压力。与马斯洛关注人的自我需要不同,罗杰斯直接将“自我”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并从现象学角度去界定它,提出了“现象场”的概念。现象场是个体的内心世界或经验世界,既包括个体能意识到的经验,也包括个体不能意识到的经验,而决定人的正常和健康行为的则是那些意识到或可能意识到的经验。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不断产生交互作用,并将自我与环境区分开来,个人由此开始知觉到整个经验结构中包含着自我的这部分经验。因而,自我就是整个现象场中与我们自身联系着的那部分。“自我是对允许进入意识的那部分经验的一种系统的建构。它由一系列要素组成,如对个人特征和能力的知觉,对处于与他人和环境关系之中的自我的知觉和概念等。”实际上,罗杰斯对自我的理解重视对关系的把握,包含了一个人对自己的整体理解以及对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解,强调自我意识的完整性。此外,罗杰斯在心理学上所创立的“以患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不仅深刻影响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并应用到教育领域,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人本主义对人的关注和重视是新时代大学教学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简单地将“学习完全还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去理解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周国平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曾指出:“现在许多人在谈教育的理念、大学的理念,在我看来,这个理念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标和标准,没有人文精神,教育就没有灵魂,就是徒有其表的教育。当今教育的种种问题,归结为一点,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我理解的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