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照相是把物体通过几何光学成像的方法记录在底片上,每个物点转换成相应的一个像点,得到的仅仅是物的亮度(或强度)分布。全息照相也是一种照相过程,但在概念上则与普通照相根本不同。全息照相不仅要记录物体的强度分布,还要记录下传播到记录平面上的完整的物光波场,这就意味着既要记录振幅又要记录位相。振幅(或强度)是容易记录的,问题在于记录位相。所有的照相底片或探测仪器都只对光强起反应,而对光波场各部分之间的位相差则是完全不灵敏的。D.盖伯应用物理光学中的干涉原理,在物波场中引入一个参考光波,使其与物光波在记录平面上发生干涉,从而将物光波的位相分布转换成了记录在照相底片上的光强分布。这样,就把完整的物光波场都记录了下来。由此获得的照片称为全息照片或全息图(Hologram)。盖伯证明了,用这样一张记录下来的全息图最后可以得到原物体的像。
记录全息图的一种光路布置如图5.1.1所示。由激光器发出的高度相干的单色光经过分束镜BS时被分成两束:一束光经反射镜M1反射,并经扩束镜L1扩束后,用来照明待记录的物体,称为物光束;另一束光经反射镜M2反射和扩束镜L2扩束后,直接照射全息底片H(又称为全息干板)。后一束光提供一个参考光束,当其与来自物体表面的散射光均照射到全息干板上时,物体散射光与参考光进行相干叠加,其结果会产生极精细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间距在5×10-4cm量级),并被记录在全息干板上,从而形成一张全息图底片。
图5.1.1 记录全息图的一种光路(www.xing528.com)
上述全息图底片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后,当用原参考光照明时,光通过全息图后的衍射和衍射光之间的干涉,形成与物体光波完全相同的光波,从而得到原物的清晰图像。这个过程称为全息图的重现(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如图5.1.2所示。即使把原来的物体已经取走,重现时仍可形成原来物体的像。如果重现波前被观察者的眼睛截取,则其效果就和观察原始物体的真实三维像一样。当观察者改变其观察方位时,景象的配置便发生变化,视差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当观察点由景象中的较近处改变到较远处时,观察者的眼睛必须重新调焦。如果全息图的记录和重现都是用同一单色光源来完成的,那么,不存在任何视觉标准能够用以区别真实的物体和重现的像。
图5.1.2 全息图的重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