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值计算-环岛高铁设计瞬变压力对比

数值计算-环岛高铁设计瞬变压力对比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5-13有无缓冲设施情况下站内瞬变压力对比表3.5-13有无缓冲设施、不同目标速度下站内瞬变压力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正线测点距车站中心6.58 m,到发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17.58 m。

数值计算-环岛高铁设计瞬变压力对比

3.5.3.1 数值计算工况

1.施工图设计工况(隧道全长3 700 m)

根据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决定采用五孔开口型缓冲设施,由相似比得到实体隧道的缓冲设施形式,如图3.5-9所示。

在设置屏蔽门、减压井、缓冲设施情况下,考虑最不利工况条件,计算地下车站内气动效应强度。取竖井面积为隧道面积的10%,整个隧道设置4个竖井;屏蔽门采用全封闭形式。具体工况设置见表3.5-9。

图3.5-9 实体缓冲设施设计示意(单位:m)

表3.5-9 缓冲设施数值分析研究内容

2.变更设计工况(隧道全长4 600 m)

在隧道两端入口处设置缓冲设施,隧道洞身顶部设置减压竖井,车站内部设置屏蔽门。在设置屏蔽门、减压井、缓冲设施的情况下,考虑具体运营情况下的最不利工况条件,计算地下车站内气动效应强度。取竖井面积为隧道面积的10%,整个隧道设置5个竖井,其中隧道较长端设置3个,较短端设置2个;屏蔽门开闭状态依据实际运营工况。具体的布置详图见各具体工况。根据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决定采用五孔开口型缓冲设施,由相似比得到实体隧道的缓冲设施形式,如图3.5-10所示。

图3.5-10 实体缓冲设施设计示意(单位:m)

具体工况设置见表3.5-10。

表3.5-10 设置屏蔽门、减压井和洞口缓冲结构情况下的运营工况

3.5.3.2 计算结果分析

针对隧道车站内设置缓冲结构、屏蔽门,地下车站两端隧道分别设置减压井时,在各种会车的情况下,对于施工图设计方案(隧道全长 3 700 m)列车以不同车速(160 km/h、200 km/h、250 km/h)、变更设计(隧道全长 4 600 m)列车以 250 km/h 的速度通过地下车站时,根据地下车站内压力波动情况的数值计算结果,得出以下规律:

1.施工图设计方案计算结果分析(隧道全长3 700 m)

根据对设置缓冲设施后,列车在车站会车工况的数值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设置缓冲设施以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站内(包括正线和到发线)压力峰值,如图3.5-11及表3.5-11所示。

图3.5-11 有无缓冲设施站内压力峰值对比

表3.5-11 有无缓冲设施、不同目标速度下站内压力峰值(屏蔽门全封闭)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正线测点距车站中线6.58 m,到发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17.58 m。

(2)设置缓冲设施以后,在降低站内压力峰值的同时,也降低了站内(包括正线和到发线)的压力梯度,其中以正线压力梯度尤为明显,如图3.5-12及表3.5-12所示。

图3.5-12 有无缓冲设施情况下站内压力梯度对比

表3.5-12 有无缓冲设施、不同目标速度下站内压力梯度(屏蔽门全封闭)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正线测点距车站中线6.58 m,到发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17.58 m。

(3)设置缓冲设施以后,在降低站内压力峰值和压力梯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站内(包括正线和到发线)的瞬变压力,其中正线瞬变压力小于 200 km/h 变化明显,而到发线则以大于200 km/h变化显著,如图3.5-13及表3.5-13所示。

图3.5-13 有无缓冲设施情况下站内瞬变压力对比

表3.5-13 有无缓冲设施、不同目标速度下站内瞬变压力(屏蔽门全封闭)(www.xing528.com)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正线测点距车站中心6.58 m,到发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17.58 m。

(4)设置缓冲设施后,也降低了车站内(包括正线和到发线)风速,但风速变化不明显,如图3.5-14及表3.5-14所示。

图3.5-14 有无缓冲设施情况下站内风速对比

表3.5-14 有无缓冲设施、不同目标速度下站内风速(屏蔽门全封闭)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正线测点距车站中线6.58 m,到发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17.58 m。

2.变更设计方案计算结果分析(隧道全长4 600 m)

根据对设置缓冲设施后,列车在车站不同工况的数值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设置缓冲设施以后,上节工况1-1(屏蔽门全封闭会车)与本节工况4-4(屏蔽门全封会车)对比可得,缓冲结构可以降低站内(包括正线和到发线)压力峰值 10% 以上,同时也降低了站内(包括正线和到发线)的瞬变压力,如表3.5-15、表3.5-16所示。

表3.5-15 有无缓冲设施工况下站内压力峰值(屏蔽门全封闭)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正线测点距车站中线5.5 m,到发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15.9 m。

表3.5-16 有无缓冲设施工况下站内瞬变压力(屏蔽门全封闭)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正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5.5 m,到发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15.9 m。

(2)设置缓冲设施后,对上节工况1-1(屏蔽门全封闭会车)与本节工况4-4(屏蔽门全封会车)进行对比可得,缓冲结构也降低了车站内正线风速,但风速变化不明显,如表3.5-17所示。

表3.5-17 有无缓冲设施工况下站内风速(屏蔽门全封闭)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正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5.5 m,到发线测点距车站中心线15.9 m。

(3)变更设计方案上节工况1-1(屏蔽门全封闭会车)与本节工况4-4(屏蔽门全封闭会车)进行对比,同时与施工图设计方案中相同工况进行对比表明,变更后站内压力峰值、瞬变压力有所增加,但风速减低。设置缓冲结构后对各峰值都有所缓解。如表3.5-18~表3.5-20所示。

表3.5-18 有无缓冲设施工况下站内压力峰值(屏蔽门全封闭)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距车站中心线5.5 m。

表3.5-19 有无缓冲设施工况下站内瞬变压力(屏蔽门全封闭)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距车站中心线5.5 m。

表3.5-20 有无缓冲设施工况下站内风速

备注:上述压力峰值测点为车站中点,距车站中心线5.5 m。

(4)对变更设计方案中各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站内会车工况(工况 4-4)最为不利,不能满足 3 kPa/3s 的压力舒适度标准;其他工况均可以满足3 kPa/3s的压力舒适度标准,如表3.5-21所示。

表3.5-21 有无缓冲设施、不同目标速度下站内压力峰值、瞬变压力(屏蔽门全封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