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厘定和完善了台湾省以岩石地层为主体的多重地层划分系统。全省共划分51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与5个非正式地层单位(不含全新世松散堆积)。
(2)建议不再继续使用“开南冈组”与“大南澳群”。原划“开南冈组”是以片麻岩和混合岩为主,其中的片麻状花岗岩被不断发现并解体为数个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岩体,时代为晚白垩世,并且主要出露在大南澳混杂岩的北部。以往归属于变质岩石地层的变质超基性、基性侵入体或外来岩块作为单独地质体被圈定而剔除出来,仅将原岩是沉积岩,包括少量火山岩的中-浅变质岩系,依岩石组合特征由下至上划分为九曲组、长春组、天祥组,形成时代跨晚古生代—晚白垩世,形成环境亦有较大差异,如仍以岩石地层单位“大南澳群”统称之,与岩石地层单位“群”概念不符,故以大南澳混杂岩指代为宜。
(3)依据台湾地质演化历史的阶段性,以及古构造格局、地层岩性、岩相、建造类型、变质变形改造与板块构造作用,结合年代地层资料,划分前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早全新世4个地层区划阶段。
(4)根据地层分区等级原则,对4个地层区划阶段进行了地层分区。其中前古近纪地层以梨山-荖浓断裂为界将其分为台湾西部与中央山脉东翼两个地层小区。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阶段大致以北港高区为界划分北港-澎湖地层分区和玉山地层分区;前者划北港-澎湖地层小区,后者大致以梨山-荖浓断层、屈尺断层为界划阿里山地层小区、雪山山脉地层小区、毕禄山地层小区。渐新世—中新世阶段以台东纵谷为界划分台湾-澎湖地层区与台湾东部地层区;前者划为台湾西部地层分区与澎湖地层分区,后者划为台湾东部地层分区;其中台湾西部地层分区进一步划为麓山地层小区、雪山山脉北部地层小区、庐山地层小区、恒春半岛地层小区。上新世—早全新世阶段以台东纵谷为界划分中南-华南地层区与台东地层区;其中中南-华南地层区划为台湾地层分区,进一步划为澎湖地层小区、台西前陆盆地地层小区、中央山脉地层小区、恒春半岛地层小区。(www.xing528.com)
(5)对台湾沉积地层进行了沉积作用与岩相古地理研究和总结。台湾新生代沉积地层发育,各断代不同地层分区沉积岩之岩性组合、岩相与沉积环境有较大变化,沉积环境包括陆相与海相,其中海相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陆棚滨浅海相、海陆交互相、半深海相,以及大陆坡半深海相-深海相等。
(6)对台湾中新世沉积地层进行了含煤性、物源、古水流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编制了包括台湾以西海峡东侧地区的岩相古地理示意图。台湾中新世以梨山-荖浓断裂为界,东侧主要为发育浊流沉积的复理石建造,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半深海-深海相,由早至晚,水体由浅变深变化。西侧为上叠的渐新世断陷盆地,发育了一套陆棚滨海-浅海相的砂岩、粉砂岩、页岩或泥岩,夹煤层、灰岩和火山岩的地层组合,沉积环境具有北浅南深,西浅东深,并快速变化特点;台湾北部为河流-沼泽-三角洲-滨海-浅海相沉积,总体由下至上表现出3个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分别发育了上、中、下3套含煤地层;南部以浅海相沉积为主,岩性以泥质岩或细砂岩、泥质岩互层为主体;古水流主要自西北向东南及向南流动。
(7)中新世初期,在如今台湾岛西北侧的台湾海峡东侧为华南大陆,海岸线呈北东向延伸;中新世早期,华南大陆的海岸在如今台湾岛西北侧的台湾海峡中线以东,海岸线较中新世初期向西南方向扩展;中新世晚期初,海岸线在相当于如今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东侧,海岸线总体呈北东向并在局部出现海湾。本项目成果为研究台湾海峡、台湾地区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