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州-莆田1∶5万遥感研究成果

福州-莆田1∶5万遥感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对莆田市沿海地区的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及主要断裂进行了解译,结合野外调查成果,掌握各类岩石风化程度,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物质成分、粒度大小、砾石含量,判断其颗粒级配。福州-莆田地区海岸线调查结果显示:海岸线长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泥质岸线和人工岸线变化最为突出。

福州-莆田1∶5万遥感研究成果

主要针对基础地质背景情况、河口冲淤、海岸线变迁及滩涂现状、莆田重要城市资源、耕地后备资源、沿海交通及重要目标物和岛礁等方面开展重点调查,涉及福州市、长乐市、福清市、马尾区、平潭县、莆田市、仙游县、南日岛、湄洲岛等地。

(1)多期次遥感影像图的制作。完成了多期次、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和收集。最新影像采用2014年分辨率为2m的高分一号(GF1)数据,并进行融合、正射、镶嵌等处理,同时收集了1986年、1997年、2002年时相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而20世纪70年代数据则参考地形图航海图进行岸线解译。

(2)提高重点区内基础地质的工作程度,为其他边海防相关因子的调查提供基础地质背景资料。主要对莆田市沿海地区的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及主要断裂进行了解译,结合野外调查成果,掌握各类岩石风化程度,及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物质成分、粒度大小、砾石含量,判断其颗粒级配。

解译出前泥盆纪营山组,侏罗纪长林组、南园组以及第四系(全新世海积层、全新世冲积层、全新世冲洪积层,及更新世冲洪积层、更新世残积层)几套地层,各种类型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3组断裂。对岩(土)体的类型和分布也进行了区分,按岩土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将莆田市研究区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区,分析了特殊类岩(土)体对边海防重大工程的影响。

(3)在研究海岸带地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总结海岸带的地质环境效应,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沿海地区也是福建经济的“黄金海岸”,对于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而在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及海岸带自身的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地质环境效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岸变迁影响了福建沿海地区城市规划港口建设、重大工程选址及生态安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福州-莆田地区海岸线调查结果显示:海岸线长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泥质岸线和人工岸线变化最为突出。人工岸线逐年递增,2014年岸线长度约是1970年的2倍,比重由原来17.04%增加到36.17%,泥质岸线、砂质岸线、基岩岸线则逐年递减,其中泥质岸线变化最为剧烈,2014年岸线长度由1970年的412.53km,下降至92.72km,比重由19.67%下降至4.75%。

大面积的围海造田、围海修堤等工程不断增加,而这些工程多分布在港湾和河口地区,于是造成港湾的纳潮量锐减,港湾内海水动力发生变化;河口宽度变化,造成河口区环流流向产生变化,从而使得河口水动力改变。港湾与河口水动力的改变影响到港口泊运能力,使航道通航能力减弱。

平原海相多淤泥质软土,其岩性主要指淤泥、淤泥质土和含砂淤泥,在遭受地震或受到地震波及时,易发生软土震陷。软土震陷对城市建筑、工业基地码头海港、铁路公路路基,以及机场等各类建筑物不利。海岸带平原地区亦多砂土,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厚度超过15m。砂土分选、密实状态、受地下水位影响等,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液化,对边海防工程建筑极为不利。

(4)对河口淤积、城市资源、土地利用及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遥感地质调查,为沿海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①根据闽江口岸线变迁、冲淤剧烈程度将南北港划分为南港厚美村至六十份村、南港新岐村至岐头、北港3个区段,通过遥感影像对各区段岸线变迁和冲淤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得到闽江口岸线及淤积现状遥感解译图和闽江口岸线动态变更遥感解译图。(www.xing528.com)

②木兰溪河口岸线变迁和冲淤段位于木兰陂至三江口,长约26 000m,为感潮河段,潮水影响很大。通过遥感影像动态监测与分析,2002年前木兰溪河道弯曲曲折,岸线长度及冲淤变迁总体较缓;2002年后,开展防洪工程,对木兰溪郑坂至白埕段进行截弯取直,同时对木兰陂到西利段进行了河道整治工作、滩地平整和防护工程、堤防填筑和边坡防护工程等,改造后区段平均宽度由70m拓宽至245m,极大地提高了防洪功能。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全面建成后,将改变莆田市有城无防的历史,为莆田中心城区的东扩南移提供保障。

③利用遥感影像和GIS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莆田市城市扩张的动态监测。1988—2014年莆田市各监测点建成区面积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莆田市区、涵江区、仙游县3个城市增长速度最快,2002—2014年期间,城市扩展面积最大。城市经济投资的发展、规划布局的调整等是导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和数量剧增的必然因素。通过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认为GDP增加是莆田城市扩展最主要的驱动力。

④利用遥感地质调查手段,根据土地利用分类情况、坡度、土地规划、土壤等因素对莆田工作区耕地资源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圈定了莆田地区耕地后备资源。

(5)查明沿海的岛礁、重要港口、码头分布,对交通干线现势性更新,对边海防重点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次工作重点查明了海域面积内出露的岛礁资源、工业和民用港口码头,对国家干线公路、省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城际公路、铁路等进行了更新。

①对于边海防重大工程建设,应该将地质成果应用到临港工业建设之中。沿海地质构造发育,港湾一般多位于新构造活动区,常存在差异升降,有些河口港湾还会受河流所挟带的泥沙沉积淤浅影响。建议在进行港口规划和建设时,要查明港区的地质条件和港口所在河流入海口水动力条件及淤积状况,选择岸线稳定,港内航道水深、淤少、避风、浪小的地段。

海峡西岸沿海地区第四纪海岸变迁频繁,多次海侵海退,海陆相互层地层多有分布,形成了工程物理性质不同的岩(土)体多层结构。建议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查明地质条件,减免地质灾害发生。

②临港、河口产业聚集发展,统筹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污影响。加强河口-海湾港口资源整合,完善发展布局,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运输系统,积极拓展对台运输业务,充分发挥对台优势。严格控制围填海面积及区域,有效地使用当前已开发的港口资源。加强港口与城市的物流衔接,积极发展“公铁海空”多式联运,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为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产业园区的排放的集中处理,整体监管,显著降低污染排放总量,实施“海陆兼顾”的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和海洋污染溯源追究制度。

③加强地质环境监测,提供时时动态数据,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加强海岸线动态监测,建立监测网以准确掌握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岸线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海岸线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6)对莆田沿海重点地区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组成地质环境的要素可以分解为若干构成因子,这些构成因子作为整体的局部,其性状由整体决定;同时,每个因子的性状也反映整体的特征。据此,选择一定数量的评价因子,将其转化为可比的指标(等级)进行加权综合,从而得到评价单元的综合质量指标值,评价莆田沿海工程的适宜性。通过对莆田沿海地区的工程条件情况进行评价,为与莆田具有相似地质背景的沿海城市边海防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