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区岩溶地质特征
工作区内的可溶岩分布广泛,地层时代为寒武纪(∈)—三叠纪(T),岩性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寒武系、奥陶系仅分布在工作区乔木湾幅南部,且出露区面积较大。石炭系多呈长条状分布,总面积不大。二叠系—三叠系分布范围广。
工作区内可溶岩地层大面积分布,分布面积为122.79km2,占到工作区总面积的13.9%。其中裸露型岩溶区主要分布在乔木湾西北部丫山、西南部酉华乡—天峰山—乔木乡—毛竹园、汤家冲—黄家村与黄墓渡幅新林铺—铜岭冲、东山门—全冲一带,面积约81.62km2,占到工作区总面积的9.2%;覆盖型岩溶区覆盖层厚度大多数在1~25m之间,属薄覆盖型,面积41.17km2,占到工作区总面积的4.7%。
2.工作区平面岩溶发育规律
(1)岩性控制岩溶的发育及分布。寒武纪青坑组,奥陶纪红花园组,石炭纪黄龙组、马平组,二叠纪栖霞组、孤峰组,三叠纪南陵湖组、东马鞍山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岩溶发育程度较高。二叠纪龙潭组和大隆组,三叠纪殷坑组和月山组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灰岩夹砂岩、页岩等岩溶发育程度较低。(www.xing528.com)
(2)地质活动对岩溶发育的控制。地质构造条件不但控制了区内可溶岩的空间分布及埋藏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溶发育的强弱、方向、深度。本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尤其是燕山期活动强烈。区内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延伸长且深,断裂带附近裂隙比较发育而密集,有利于岩溶的发育。
(3)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的控制。地下水主径流带的地下水运移径流加剧岩溶发育。岩溶地下水在由补给区往排泄区运移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这些主径流带,对围岩产生了强烈的溶蚀侵蚀作用,加剧了主径流带的岩溶发育,致使这些地下水主径流带成为岩溶集中发育区。这些主径流带是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和天然地下水的排泄区。如乔木湾幅何湾镇丫山地段,由于地下水处在径流集中区而出现岩溶发育的现象。
3.工作区垂向岩溶发育规律
岩溶发育在垂向下逐渐减弱,表现为浅表岩溶集中发育,岩溶形态有落水洞、岩溶管道和溶蚀裂隙等;深层岩溶发育逐渐减弱,由施工钻探资料分析,乔木湾幅地下水强径流带位于-40m~-20m之间,也是工作区岩溶最为发育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