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沿海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

福建沿海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厦门集美、海沧地区、惠安等区域污染均相对较轻。厦门平原区、兴化平原及莆田涵江区、仙游盖尾镇以极重污染为主导;泉州晋江、石狮、惠安地区中度污染占主导,零星有部分地区为轻度污染。区内浅层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为连续入渗和径流入渗方式。本次工作建立了工作区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管理信息系统。

福建沿海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结果

项目编号:1212011089040

承担单位: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项目负责人:邱海源,赵汝荣

工作周期:2010—2013年

档案号:852

主要成果:

工作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单指标、分类指标及综合指标质量评价,分析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指标并描述了地下水质量分布特征,通过上述的评价与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仙游盆地地区地下水质量以Ⅳ类水为主,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锰、硝酸盐、铁离子等;平原区地下水质量以Ⅴ类水为主,其主要影响指标为铁、锰、硝酸盐等。盆地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优于平原区,地下水质量以原生沉积环境影响为主。有机指标均未检出。

工作区现场测试指标p H、Eh分析结果显示:兴化平原区地下水属于中性—弱酸性,处于中等还原环境。仙游盆地地区地下水属于中性—弱碱性,大部分处于弱还原环境,局部地区处于弱氧化环境。

工作区浅层地下水污染主要出现在城镇和农村居民集中生活区,污染指标以“三氮”(亚硝酸盐和氨氮)为主,呈面源污染。从空间分布来看,极重污染比例所占比重较高的是兴化平原、泉州洛江区、厦门同安区、仙游盆地地区。厦门集美海沧地区、惠安等区域污染均相对较轻。从“三氮”污染点分布来看,具有一定的面状分布特征,污染主要出现在厦门翔安区、泉州石狮、晋江、莆田兴化平原涵江区、秀屿区、仙游榜头镇和盖尾镇一带。(www.xing528.com)

工作区内地下水中毒性重金属污染整体面积较大,厦门集美区、同安区、兴化平原东部地区及仙游盖尾地区等是毒性重金属指标主要污染区,其他地区基本受到毒性重金属指标轻度污染。

工作区综合评价基本全部受到污染,重度和极重污染占45.5%、轻度污染为6.2%、中度污染为20%,污染率为100%。全区以极重污染和轻度污染为主。厦门平原区、兴化平原及莆田涵江区、仙游盖尾镇以极重污染为主导;泉州晋江、石狮、惠安地区中度污染占主导,零星有部分地区为轻度污染。从空间分布来看出,主要在早年产业集聚的莆田涵江地区、厦门同安区和泉州石狮、晋江一带。

综合污染源、污染途径和污染因素,初步分析工作区内地下水污染机理有以下特点: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污染源的分布密切相关;污染源的种类和分布决定了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包气带岩性特征与地下水污染具有密切的关系;水动力条件对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区内浅层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为连续入渗和径流入渗方式。

另外,通过大气积尘异常区与地下水污染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积尘在搬运和沉积作用下最终将进入土壤和水体,影响土壤和水体的环境质量,城市积尘中F、As、Cd、Cr、Cu、Mn、Ni、Pb、Zn元素的含量高于表层土壤中含量,表现出富集特征,特别是Zn元素和Cd元素的富集程度最大,积尘中Zn元素和Cd元素的背景含量高出表层土壤10多倍。

根据地下水水源地分布、地下水污染防护性能分区、地表污染源分布和地下水污染现状,区内浅层地下水污染防治划分为2个地下水防护区。

本次工作建立了工作区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野外调查数据和测试数据等的入库、查询及管理,地下水污染数据分析、属性数据查询检索、水质评价、专业图件辅助制作及图形与属性数据查询浏览等,达到海量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档。

为了进一步监测和控制地下水污染高风险区,实时掌握地下水污染现状,按照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省级和市(县)级、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丰水期和枯水期等的不同,对兴化平原区、盆地区分别提出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