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12120113064600
承担单位: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罗小川,黄俊平(副),江俊杰(副)
工作周期:2013—2015年
档案号:911
主要成果:
(1)在综合分析研究1∶20万、1∶5万、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有关的矿产地质科研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1∶1万矿产地质调查和异常检查,大致查明了调查区成矿地质条件。
调查区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褶皱基底地层的钨、锡含量为最高,认为是钨矿床的矿源层;泥盆系—二叠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等的岩性特征,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围岩条件;燕山期岩浆岩W、Sn、Bi、Cu、Pb、Ta等成矿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有利于钨、锡多金属成矿;区内矿床受北东—东西向构造复合部位控制,叠加北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构造,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十分明显。
(2)全面完成了小溪幅、盘古山镇幅927km2的1∶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共圈定了21处局部磁异常,其中甲类异常5处,乙类异常11处,丙类异常4处,丁类异常1处。共推断22条线性构造;推断出隐伏(半隐伏)岩体10个。
结合重力、钻孔等已有文献成果资料分析认为,马岭岩体、盘古山岩体、铁山垅岩体深部可能相连,且南西埋藏较深,北东较浅。在盘古山矿区超千米以下存在隐伏低密度、强磁性岩体;CSAMT电阻率反演成果显示,位于都县亚权凹钨铋异常区地表以下300~1 000m都有中高阻电性特征,反演推断解释为花岗岩。
(3)全面完成了小溪幅、盘古山镇幅、重石圩幅1 400km2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出单元素(19种元素)异常计377处,综合异常22处,其中甲1类异常2处,甲2类异常4处,乙2类异常8处,乙3类异常4处,丙3类异常4处。
W、Sn、Bi、Mo等高温汽化元素异常主要分布于北东向断裂附近及其两侧,长轴多呈北东向展布,多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及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泥盆系、寒武系、震旦系和南华系中,常伴有Cu、Pb、Zn等元素异常,显示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密切关系的地球化学特征。调查区南部的安远县白竹坜地区北东向蚀变细粒花岗岩岩脉中及内外接触带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钨、金等矿种为区内主攻矿种。(www.xing528.com)
(4)全面完成调查区的遥感地质解译工作,编绘了遥感解译地质图,丰富完善了本区地质信息,为后期地质、物探、化探等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共解译出线性构造22条,大小环形构造约51个。根据调查区的线-环构造特征和提取的蚀变信息,并结合地质、物化探信息,提出了7处找矿有利地段。
(5)对流水坑、桠权凹、均竹、白竹坜、坝里、大窝坑、金堂、塘村、长河、粜米岽、石龙沽、横龙、张地坪、周屋排、流砂嶂、老围16处异常进行了概略检查。优选流水坑、桠权凹、均竹、白竹坜4处进行重点检查。通过异常查证新发现了矿(化)点2处,其中金矿(化)点1处,钨多金属矿化点1处。发现流水坑钨矿化点找矿靶区1处,找矿效果较好。
流水坑钨矿化点:铁山垅地段的花岗岩中发现破碎带型钨多金属矿化1处,地表表现为铁帽,为一新的矿化类型。控制东西向破碎带宽2~10m,长约10~50m。新发现3条钨多金属矿化体:Ⅰ号矿化体厚1~3m,长约30m,品位WO3平均0.157%,Cu平均0.197%,Pb平均0.389%,Zn平均0.327%,Au品位局部达0.24×10-6;Ⅱ号矿化体厚1m,长约25m,品位 WO30.14%,Cu 0.32%~0.41%,Pb 0.37%~1.9%,Zn 0.6%,Sn 0.15%~0.38%,Ag(33.7~178)×10-6,Bi 0.28%;Ⅲ号矿化体厚2~3.85m,长约30m,品位 WO30.018%~0.073%,Cu局部0.15%~0.30%,Pb 0.14%~0.54%、平均0.371%,Ag局部达160×10-6。高排地段发现石英脉型钨锡矿化。
白竹坜金矿化区:金矿化受走向北东的细粒花岗岩脉内、外接触带控制,控制走向长约750m,Au品位为0.11~0.58×10-6。
(6)充分收集了调查区已有地质、物探、化探及以往矿产勘查、科研等资料,并根据本次工作成果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
调查区钨成矿花岗岩为壳源重熔型花岗岩,钨矿床均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岩体中及其外接触带的震旦纪—石炭纪地层中,成矿时间与成矿岩体同时或稍后,并依岩体向外由岩体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向破碎蚀变岩型的变化规律分布。矽卡岩型钨矿产于岩体接触带附近及上石炭统(马平组)等钙质地层中;石英脉型钨矿床(点)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一般常具有(三层)分带规律及(“五层楼”)分带模式。
岩控钨矿在分布上受成矿岩体的“岩突”近等距分布规律性控制。
各类物探、化探、遥感综合信息大致吻合的区段是已知矿化较好的区域,如盘古山-铁山垅矿带、黄婆地-安前滩矿带、马几岽-营尾山矿带等矿集区。
(7)划分5处成矿远景区,其中Ⅰ类成矿远景区1处,Ⅱ类成矿远景区3处,Ⅲ类成矿远景区1处。
(8)建立了主要矿种钨、金的找矿模式,利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方法,对调查区的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价,经过优选后,调查区钨矿最小预测区总数为36个,金矿最小预测区4个,其中B类2个,C类2个。共圈定找矿靶区17处,钨多金属找矿靶区15处,其中A类找矿靶区6处,B类找矿靶区6处,C类找矿靶区3处;金找矿靶区B类2处。预测资源量钨416 315t、锡14 445t、金2 993kg。
(9)在《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第31卷第4期发表论文1篇。锻炼了地质专业队伍,培养了2名融合地质矿产和GIS等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