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7-2018年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深部探测与信息提取

2017-2018年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深部探测与信息提取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收集区域1∶5万重磁和1∶1万地磁资料,进行了重磁数据处理、深部信息提取及综合编图。以区域地质、物性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内近年开展的深部钻探物性测量成果,重新划分主要构造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重磁数据的处理解释工作。对不同阶段的1∶1万高磁数据按统一标准进行整合,利用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和二维小波断裂分析,有效地分离出埋藏于杂乱磁场中的侵入岩的磁场信息和深部构造信息。

2017-2018年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深部探测与信息提取

1.物探测量成果

(1)以2 000m×200m网度开展的音频大地电磁法(AMT)探测在区内共布置和完成了21条剖面,通过数据处理,在大量物性资料和地质概念模型的约束下进行了反演和解释,提供了测区丰富的深部电性结构信息,建立了调查区电性结构模型,为进一步结合地质和其他地球物理手段进行庐枞矿集区精细的2 000m以浅的地质结构解释提供了依据。

(2)三维电性模型划分了沙溪断褶带、孔城凹陷、庐枞火山岩盆地、沿江基底等不同的构造单元。高阻的中心基本叠合了地表岩体出露区,识别了岩体的分布范围,而1 800m以下的大范围高阻形成了“岩浆岩盆”;在庐枞火山岩盆地,从浅到深高阻区的电阻率逐渐升高,高阻的中心在浅部叠合了地表岩体出露区,在深部范围逐渐扩展并连成一片,形成了北西-南东向和南北向均被限制的“岩浆岩盆”;孔城凹陷盆地的低、高阻界面显示了盆地红层的厚度和基底的埋深;结合地表地质和深部电阻率分布,进一步明确了火山机构特征;结合已知信息,根据电阻率等值线的变化特征,勾勒出了火山岩盆地中的断裂。

(3)初步建立了庐枞矿集区目标地质体的AMT解译标志。火山岩盆地表现为双层电性结构,上部为高、低阻相间的喷出岩,下部的高阻为次火山岩或隐伏岩体;横向变化大,高、低阻突变界面的起伏代表了喷出岩与侵入岩的配置关系;火山岩盆地东南浅部中低阻背景反映了厚度较大的基底地层;基底出露区为低阻背景,横向变化小,反映物性相对均一或构造属性单一,与火山岩盆地界线清晰;火山岩之下的高阻电性层的起伏变化可能对应深部的次火山岩体,为寻找玢岩型铁矿床提供了新的信息。

(4)本次工作发现了井边、小岭深部、矾山、沙溪西侧、拔茅山北部等一批异常。

(5)系统收集区域1∶5万重磁和1∶1万地磁资料,进行了重磁数据处理、深部信息提取及综合编图。利用1∶5万重磁数据开展了重磁2.5D剖面联合反演解释和多重约束条件下的区域3D反演;利用1∶1万区域大比例尺地磁数据,采用多层面边缘检测方法,对庐枞火山岩盆地开展以解决盆地结构为主的研究。按照规范对不同年度的重力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形成了一份建立在“五统一”之上的区域高精度重力成果。以区域地质、物性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内近年开展的深部钻探物性测量成果,重新划分主要构造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重磁数据的处理解释工作。利用重力、航磁资料对本区4个重要矿床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典型矿床的重力、航磁区域模型和矿床所在位置概念模型,研究了重要矿床的重磁异常组合特征。以地质剖面为基础,以地层(岩石)物性为纽带,完成了21条剖面的重磁2.5D剖面联合反演解释工作。对不同阶段的1∶1万高磁数据按统一标准进行整合,利用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和二维小波断裂分析,有效地分离出埋藏于杂乱磁场中的侵入岩的磁场信息和深部构造信息。

2.钻孔原生晕测量

(1)研究区深部主要成矿元素及赋矿层位。根据此次深部钻孔原生晕化探研究结果可知,研究区深部多种成矿元素富集,成矿条件有利,主要的成矿元素为Cu、Pb、Zn、Fe、Ag及S。(www.xing528.com)

蚀变或矿化粗安岩、闪长玢岩为研究区铅、锌、银、铜、金、硫等最主要矿物来源;高岭土化、电气石化、膏辉岩化、磁铁矿化、赤铁矿化闪长玢岩也为铅锌等的主要赋矿层位;高岭土化凝灰岩,(硬石膏化)次生石英岩与蚀变粗安岩、闪长玢岩接触带附近,亦是铅、锌、铁等矿床的重要赋存地段。

(2)研究区深部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元素组合。综合泥河及其外围的钻孔原生晕分析结果可知,庐枞盆地深部岩石中的主要成矿元素自高温至低温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组合:①Ni-Co-Ti-Fe-V;②W-Mo-Sn-Bi-S;③Au-Ag-Ag-Pb-Zn;④As-Sb。这些不同的元素组合与相应类型的矿体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铜矿床主要的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Cu-Bi(Mo)-Au-Ag,研究结果显示铜矿化较好的矿床往往发育有较好的Cu-Bi(Mo)-Au-Ag组合异常,相反,若铜异常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明显,往往未能发现较好的矿体;铅锌矿床中Pb-Zn-Ag元素组合异常明显,并往往伴随有As-Sb元素异常;铁矿床中,Fe元素异常多与S元素异常密切相关,且与Co-Ni-V-Fe元素组合异常密切相关;铀矿化体内U元素异常与Ni-V-Ti-Fe元素组合异常及W-Mo元素组合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研究区主要矿床类型的原生晕元素分带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研究区内铜、铅锌矿床的垂向分带特征明显,与热液矿床原生晕元素垂向分带模式基本一致。Cu、Ag、Zn、Pb、Au等元素在矿体位置富集,As-Sb元素则在矿体及其上部富集,为矿体的前缘晕;W-Mo-Bi元素组合异常往往出现在矿体下部,为铜、铅锌矿矿体尾晕;Ni-V-Ti-Fe元素则往往出现在矿体下部。据此可以根据已剥露部分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判断矿化剥蚀水平、预测深部盲矿并指导勘探工程布置,若已剥露部分原生晕元素异常以前缘元素为主,尾部元素异常弱小,则为浅剥蚀,具有深部找矿的前景;相反,若以尾部元素异常为主,前缘元素异常弱小,矿化剥蚀则较深。

3.遥感解译

(1)完成了工作区ETM+、SPOT-5遥感影像资料的筛选收集,进行了1∶5万遥感地质解译与遥感异常提取工作;完成了2幅图的遥感异常筛选与评价,提取火山机构、岩浆岩、控(赋)矿构造以及地表蚀变、矿化等有用信息,圈出铁染异常29处,其中一级异常8处;26处羟基异常,其中一级异常7处。

(2)开展了地质解译工作,确定了线性、环形构造的解译特征,划分了16条线性构造,其中主要线性构造10条,推测区域性基底断裂4处,区域性一般断裂2处,局部断裂4处;划分了17处环形构造,其中主要环形构造10处,推测火山机构5处,隐伏岩体1处,性质不明4处。探讨了线性、环形构造与火山作用及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3)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开展了210km的野外路线调查工作,遥感异常查证6处,地质解译查证12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