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1212010781015
承担单位: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项目负责人:吴明安,郑光文
工作周期:2007—2010年
档案号:860
主要成果:
本项目在“安徽庐江盛桥-枞阳横埠地区铁铜矿勘查”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泥河矿区的地质和钻探施工,继续探索验证了重要异常,并对现有工程控制的矿体进行了圈定,对矿体特征进行了阐述,对铁、硫、石膏矿石资源量进行了估算,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在庐枞地区发现泥河铁矿取得深部找矿突破的一个工作成果的总结。这些工作成果,为后期商业性勘查跟进提供了保证,为勘探施工奠定了基础,为泥河模式和地质找矿新机制的建立提供了范例。(www.xing528.com)
(1)对本项目和其他项目在庐枞地区自开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以来取得的最新1∶1万高精度地磁测量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统一进行了化极、小波多尺度分离边缘增强等方法的处理,圈定了有找矿意义或推断为岩体的异常101处,其中甲类异常9处,乙类异常42处,丙类异常42处,丁类异常8处,并根据异常特征对区内构造、岩浆岩进行了解译和推断,编制了说明书,提交了系列图件,是庐枞地区1∶1万地磁测量成果的总结,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为今后庐枞地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2)通过在各个勘查区的地质、物化探和钻探验证工作,发现了较多的铁铜矿化等找矿信息,同时对各个勘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有了新的认识:义津桥勘查区已被证明是寻找沉积叠加改造型铁矿的有利地段,但矿体埋藏深度巨大;会宫勘查区钻孔深部揭露铜矿化体,表明该区铜矿化具普遍性,是找矿的有利地区;杨家市勘查区是铜矿找矿的有利地段,其成因类型有待探索;寨山勘查区银矿体向未控制,可能由于其为非线状矿体,应对其深部进行研究;井边-寨基山勘查区5个深孔揭露情况表明,该区深部确实为一巨型正长岩岩基,其上部岩石蚀变很强,矿化普遍,是找矿的有利地区。
(3)通过开展CSAMT、SIP、激电测深的电法测量效果的总结,本项目认为类似火山岩盆地这种复杂地区采用CSAMT测量效果较差,应选用具多参数的SIP测量,异常解释应综合考虑地质体电性特征、大小、深度的影响,为后续选择和开展电法测量工作提供借鉴。
(4)针对泥河铁矿典型井中三分量磁测异常案例,本项目深入剖析了磁铁矿体引起的矿中异常、底部异常、旁侧异常等不同空间位置的异常识别、异常体延伸及产状判别和对异常的拟合计算等方法技术,该方法技术可用于勘查实践中,提高找矿效果。
(5)系统开展了庐枞地区典型矿床研究工作,将矿床划分为4个类型:与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铁硫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中低温热液脉状铜铅锌(金)矿床、与碱性岩有关的铁-铜-金-铀矿床。系统总结了玢岩型铁硫矿床、沉积叠加改造型铁矿、中低温脉状铜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结合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分别建立了4种矿床的找矿模式。
(6)在系统分析庐枞地区地质背景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矿化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型矿床的找矿模式,将庐枞地区划分出11处成矿有利地段,并对其中7处成矿有利地段(成矿远景区)的成矿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这7处成矿远景区具备形成中型或大型铁或铜矿的潜力,特别是黄公山-拔茅山成矿远景区、杨家市-陈庄成矿远景区、黄山寨-井边成矿远景区具有形成中大型铜矿的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