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区域相近埋深范围内岩性组合差异不大的沉积演化特征,在年代地层框架内,总结了岩石地层划分标志,指导标准孔附近钻孔的岩石地层划分,同时判断岩石地层界面的空间分布(联井剖面岩性界面勾绘),在测区绘制了四横五纵岩相结构剖面,理顺了主要岩性界面的走向,建立了第四纪地层岩相结构。提出对钻孔中划分的地层单位内按岩性层粒级进行统计,再进行层序岩相分析的方法;同时以运用“地层图法”“优势相法”为主,结合“等时面法”研究第四纪岩相古地理,分析沉积环境变化。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新近纪时期的松散沉积物分布主要受控于基岩面的起伏状态,在测区南部(启东幅、江厦幅)区域发育自西南向东北的冲积扇体,形成巨厚“砂包泥”结构。进入早更新世早期,因气候变冷,测区形成以其林、南阳、向阳一线及其北侧为主的下切河谷,河道主要发育于中北部(余东幅、吕四幅、其林幅、南阳幅、向阳幅)区域,南部以泥层为主,地层结构有南北差异,总体仍以温暖气候条件为主,主河道区砂体中还夹杂较厚的曲流河道中细砂层;中期整体为更加温暖的气候条件,平原进入以曲流河为主的地貌演化体系中,河道相对较局限,泛滥相泥层开始增加,岩性结构表现为厚—巨厚层砂与泥层间或出现,地层结构差异变小;晚期,气候又开始间或变冷,主要河流体系逐渐向测区北部迁移,为曲流河与辫状河道的复合演化体系。总体而言,早更新世地层中河道区发育的多期次河道砂层外,还在河间地区域发育了较厚的黏性土层(局部地区厚度大于100m),黏性土层几乎全表现为氧化色,多钙质、铁锰质结核,局部见根痕构造,为曲流河沉积体系中的泛滥相沉积。
进入中更新世,受全球气候演化特征的控制,即气候冷暖波动进一步加强及周期变长,测区作为河流入海的主要通道,因为暖期气候更暖(与早更新世相比),因而开始出现较频繁的海侵记录,同时受气候变冷周期延长的影响,沉积基准面逐渐下降,河道逐渐以发散的辫状河道为主。本期早时泛滥相黏性土层相对发育,可能受气候变冷的影响,其色调渐渐以还原色为主,而主河道带分布于测区中、南部,其下为曲流河道青灰色砂体,向上开始夹辫状河道灰黄色砂砾层;随后受中更新世多次暖冷变化,早期仍多以河道区及砂体沉积为主,河道区也开始增加,砂层中多夹具海侵记录的砂层,同时温暖期泛滥相黏性土层多被切割(或侵蚀),在平原区基岩山周围的背河流方向,可以发现更多记录海侵的黏性土层。(www.xing528.com)
据深海氧同位素的演化特征,在第四纪以来的全球气候演化体系中,晚更新世实际为中更新世气候周期的一个延续。早期气候回暖,测区发育了广泛分布的海侵层,随后伴随气候波动下降,转变为以近海平原为主的曲流河体系,河道带砂体主要分布测区中、南部,北部仅见小的分支,以泛滥平原泥层为主。晚更新世中后期,气候持续整体变冷,测区除西北角外,均以辫状河道体系沉积为主,期间气候回暖波动使海平面上升,也发育曲流河道沉积体系,测区中部可见部分河漫滩相泥层;至晚更新世末次盛冰期,最终形成局部深切河谷、大部分风蚀平原的地形地貌。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测区先后进入了海侵地层发育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