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作版画始于新兴版画运动。它不是中国传统版画的延续和改良,而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鲁迅先生亲自倡导和扶植下发展起来的。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办了木刻讲习班,将国外的创作木刻艺术品引进来,并聘请了日本的内山嘉吉先生讲授木刻技法,使木刻成为当时中国进步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锐利武器。谈到新兴版画运动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多取版画,也另有一些原因:中国制版之术,至今未精,与其变相,不如且缓,一也;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二也。”由此可见,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一开始就具有艺术性和革命性的双重含义,它是西方进步的木刻创作方法和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早在1929年,鲁迅先生就以“朝华社”的名义出版了《艺苑朝华》五本,介绍西方创作木刻。在鲁迅先生的积极倡导下,全国纷纷成立版画组织,如“一八艺社”“木铃木刻社”“平津木刻会”“现代版画会”等,还多次举办画展。当时较有影响的木刻家有江丰、陈烟桥、野夫、力群、张望、赖少其、刘岘、黄新波、李桦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青年版画家们用木刻作为武器投身于抗日战争。1938年,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立,鲁迅艺术文学院也在延安成立。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木刻版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抗日木刻”,著名木刻家有古元、彦涵、沃渣、李少言、牛文、王琦、赖少其、胡一川、刘仑、刘旷、黄永玉、赵延年、张怀江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版画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艺术院校相继开设版画专业,中国版画开始了正规的艺术教育。1954年“第一届全国版画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涌现出李焕民、伍必端、徐匡、赵宗藻、晁楣、宋源文、吴凡、吴俊发、洪世清、李习勤、周建夫等一大批优秀版画家,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较有影响的有“江苏水印木刻”“北大荒油套版画”“四川版画”。1980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较有影响的版画家有广军、徐冰、吴长江、王公懿、韩黎坤、王维新等。这一时期,版画家思想解放,新风格、新技巧、新品种全面出现,版画艺术十分繁荣,由形式手法的多样化向创作观念与表现意识的多元化迈进。(www.xing528.com)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与艺术环境的改变,中国版画融入了国际艺术的大舞台,版画创作从形式到内容,从技法到创作理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专业队伍进一步扩大。铜版、石版、丝网版三版艺术创作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版画的普及程度也在逐年提高。版画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每年都举办多次版画展和学术会议。国际版画交流次数不断增加,交流方式趋于多样化。我国的版画事业正以新的姿态活跃于艺术殿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