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首千年:中国文化中的伟大潜伏者

回首千年:中国文化中的伟大潜伏者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国不是国名,是人名。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师,以他名字命名的郑国渠成了不朽之作。间谍是个特殊职业,派出国视为忠臣,潜入国必定视为罪人。两千多年来,受益者的数量已远超过当时的利益受损者,对郑国的怀念与感恩成了主流意识。所以我们今天说起郑国,大家已淡忘了他的间谍身份,只记得他是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师,郑国渠的设计建造者。

回首千年:中国文化中的伟大潜伏者

郑国不是国名,是人名。他是战国末期韩国派到秦国潜伏的一个间谍,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水利工程师。他的潜伏任务是鼓动秦国修大型水利工程,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无暇进攻韩国。但事与愿违,郑国设计修建的灌溉工程非但没有削弱秦国,反使其更加富强,很快灭了六国,统一天下。关于这件事,司马迁在《史记》中作了如下记述: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臣始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由此可知,郑国确实是韩国派出的间谍,他本人承认这一点。郑国是个头脑清醒而且有良知的人。首先,作为一个韩国人,他有爱国心,愿意为挽救韩国即将灭亡的命运而做间谍,即使潜伏身份败露而面临杀头的危险,也能沉着应对,无怨无悔。其次,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师,他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不会因为给敌国做事而心怀鬼胎,把郑国渠故意做成豆腐渣工程。相反,他尽心尽力保证工程质量,给秦国百姓留下一个造福后代的水利工程。他清醒地意识到,即使这项水利工程要耗去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并不能挽回韩国最终灭亡的命运,顶多只能延缓几年,而对秦地的百姓而言,却可获千年之利。郑国既无愧于韩国,又无愧于后世百姓。作为一个间谍,他忠实完成了使命。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师,以他名字命名的郑国渠成了不朽之作。韩国亡了,秦朝亡了,后来的汉晋隋唐元明清也都亡了,但郑国渠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屡次改建,一直沿用至今。

对人物的评价是个复杂问题。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时代往往会对一个人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间谍是个特殊职业,派出国视为忠臣,潜入国必定视为罪人。郑国在韩国看来当然是功臣,秦国则视为敌人。他的间谍身份暴露后,秦国上下一片喊杀声,甚至波及包括李斯在内的所有六国在秦人士。秦人觉得六国赴秦者都不可靠,应一律驱逐出境。关键时刻,李斯上了一道奏章,名为《谏逐客书》。秦始皇毕竟是个有眼光的政治家,他采纳了李斯的谏言并重用李斯为丞相,对郑国也宽恕其间谍罪,让他完成了郑国渠水利灌溉工程。(www.xing528.com)

任何时候,一件事如果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利益受损者自然就成了反对派。这些反对派由事及人,对事件责任人也持否定态度。商鞅变法、秦始皇修长城等举措都受到利益受损者的谴责。我们可以想象,郑国渠的修建必然增加了秦国百姓的劳役负担。本来秦国的兵役负担已经很重,许多男丁都应召入伍,与六国作战,农业劳动力紧缺。兴修郑国渠,据说十万人干了十年。这些民工受苦受累,有家难回,甚至不少人死在工地。而这些修渠的人多数并非灌溉工程的受益者,他们看不到郑国渠灌溉带来的丰收景象。大概当时有不少类似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民间故事,诉说了对修渠的不满,对郑国的怨恨。但时间冲淡了怨气,修成后的郑国渠使灌区成为沃野,一代又一代的关中农民享受着粮食增产的好处。两千多年来,受益者的数量已远超过当时的利益受损者,对郑国的怀念与感恩成了主流意识。所以我们今天说起郑国,大家已淡忘了他的间谍身份,只记得他是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师,郑国渠的设计建造者。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