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岑溪狠抓城乡交通、能源、邮电、通信等方面以城区为中心的基础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改变交通条件,加快道路建设
1992年动工兴建的岑溪至罗定二级公路(岑溪市档案馆供图)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岑溪在1992年春季,率先修建广西第一条由自治区交通厅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修建的二级公路——岑溪至罗定二级公路。1994年,岑溪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建成岑溪至罗定二级公路和十里长街过境一级公路,岑溪至容县一级公路也全线动工兴建。地方公路建设速度迅猛,几年来共修建20多条总长度172.49千米的地方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33.5千米,比1993年增加172.49千米,为新中国成立前公路通车里程63.4千米的10倍。城区内有布局合理、交通方便的主要街道25条。完成义洲大桥建设和岑溪大桥扩建工程,开通公共汽车线路3条。市区内道路铺设率78%,人均铺设面积16.78平方米。岑溪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把岑溪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进步引上快车道,极其有效地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也吸引相当一部分外商到岑溪投资办企业。
(二)抓水电能源建设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岑溪水电系统的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以水电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思路,凭借岑溪市水电资源充足的优势,在坚持不懈地推动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走“水、电、农、工、商、游(旅游)”综合开发的路子,努力增强部门综合实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仅几年时间,岑溪水电综合开发项目迭起,水电产业企业增加,效益增强,创出水利经济综合发展的新业绩。
2002年电力工人在安装输电线路(岑溪市档案馆供图)
岑溪解放思想,拓宽水利融资渠道,外引内联。1990年到1992年,筹集资金超1000万元,建成35千伏输变电站2座,2×200千瓦、50千瓦和320千瓦的小水电站各1座,并投资55万元对赤水、石鹤两座水库进行加固除险处理,确保效益增加。
岑溪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水利行业产业框架,开发建立供水、电力、养殖、种植、林副产品加工、建材、水利、旅游和商贸等产业,并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竞争和占领市场能力,增加产量和产值。岑溪县水利经济产值连年攀升,1994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获“全国水利经济先进县(市)”称号。真抓实干,写好“水利第一”的文章。1994年至1996年,新建和除险加固的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达2140万元,修复水毁工程、除险工程15处,水利渠道三面光建设总长35千米,有效地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效率。
(三)加快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www.xing528.com)
1995年,岑溪城区面积增加到12平方千米,市城区人口增至近10万人。绿化面积87万多平方米,排水、排污管道长31.8千米,市区日供水能力4.2万立方米。建成十里长街、义洲大道、南北大道和南环、探花、城北、百足山等东西连贯、南北相通,集工业企业、加工开发、商业流通、服务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区,以及思劳坡、滨江、百花洲、中苑、城南等住宅小区。有效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四)邮电通信迅速发展
1996年,实现全市电话交换程控化,全市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已达3万多门。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网络全面开通,并建成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工程和计算机互联网接入,为岑溪市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奠定基础。全市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和“村村通电视(有线)”三个“村村通”目标。
岑溪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落实有关政策,先后发出《关于加快发展岑溪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等文件,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扶持,鼓励个体工商业、合伙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由于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鼓励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基础上得到逐步壮大。
(六)其他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委、市政府在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的同时,切实抓好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险、粮食和住房等方面制度的改革,并促使其不断深化,推动全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至1995年底,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村饮水、防疫保健和养老保险、扶贫救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许多部门和单位连年获自治区以上的表彰、奖励。
(七)“科教兴岑”战略全面实施
全市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体育、计划生育和国家机关廉政建设等事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991年至1997年,共有近百个科研项目建设获自治区、地(市)区的奖励,一批科技成果实现向生产实践转化。其中“岑溪吨谷市技术开发”“岑溪三黄鸡选育”“光面控制爆破在花岗岩矿开采中应用”等科技成果的应用,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进作用。科学技术普及教育网络遍及城乡,科技下乡宣传和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仅1998年,就培训农村种养及花岗岩矿开采技术等专门人员1万多人次,农民中获专业技术证书的有3000多人。教育方面,在重点抓好制度改革,扩大办学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师资培训和小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1996年,顺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并获国家教委批准。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每年高考、中考上线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共识并大力推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较好成绩。农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形成。继1997年获“自治区文化先进市”称号后,1998年5月,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城区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传输节目增多,城区范围25平方千米内能收看到的节目20多套,各乡镇均建立有线电视接收站,基本上实现“村村通”。1994年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占地4公顷的市体育场,于1995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1995年成功举办岑溪市“八运会”并承办梧州地区“八运会”。1996年,岑溪市的残疾人运动员朱波朝在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上破男子蛙泳200米世界纪录,获该项目金牌。体育“推标”工作连年被自治区评为先进县(市)。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全市人口出生率、多孩率逐年下降,1997年获自治区人口与计生工作达标先进单位奖。计划生育工作由三类县(市)上升为二类县(市)。全市已有自治区级文明单位4个,文明村(街)7个;地区级文明单位28个,文明村(街)33个;县(市)级文明单位194个,文明村(街)181个。党政各级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也取得较好成绩。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加大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的稳定。造就全市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顺利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