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岑溪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改革开放取得成功

岑溪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改革开放取得成功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岑溪县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经济改革开始,接着进行工业、财政改革,继之推进全面的改革开放。1981年10月9日县委印发《关于推行各种形式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意见》,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90年12月27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1991年全面消灭荒山,加速绿化岑溪的决定》,通过完善乡镇领导任期造林目标责任制,领导办点和部门办点为群众树立榜样,促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

岑溪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改革开放取得成功

(一)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岑溪县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经济改革开始,接着进行工业、财政改革,继之推进全面的改革开放。

农民在承包土地上耕种(岑溪市档案馆供图)

1980年春夏之际,县内有纯塘、中庆、三堡、祝庆等大队的部分生产队,先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10月9日县委印发《关于推行各种形式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意见》,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春耕前全县除两个队维持生产队核算外,有5999个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县有山林的生产队5181个,落实山林责任制的5087个。1984年冬,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和土地小调整若干问题的规定》,派出450多名干部下生产队帮助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82年岑溪粮食总产194470吨,比1979年增5.6%,1984年又比1983年增3.8%。

(二)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

1982年10月中旬,县委决定在县城举办党员干部轮训班,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通过学习,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解。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开创全县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83年初,县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经济工作。4月下旬,县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1983年的基本任务。为确保任务完成,县委提出必须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岑溪实际情况,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林业在政策上有条件的可以多分一些自留山;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工业生产方面,引导企业要解放思想,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贯彻多劳多得政策,订立厂规厂法。一些社队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改组、整顿、转产新建、扩建,尽快发挥效益。逐步完成农村供销社的体制改革,把供销社改为合作性质,集体商业国营企业逐步实行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抓好科技工作,用科学技术促进工农业生产向前发展。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1986年岑溪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关大荣 彭洪泉 摄)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县委根据中央政策规定,从本地实际出发,着手解决“四多四少”(人口多耕地少、劳力多出路少、山地多林木少、资源多开发少)的矛盾,开始处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在保持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牧副业生产。1985年至1986年初,经过稳定山界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责任山的林业“三定”,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仅1986年上半年,全县新造林6600多公顷,其中属于速生、产脂的湿地松1400多公顷,以玉桂、八角为主的经济林1300多公顷,造林的数量和质量均超历史水平。1986年春,全县种果热情高涨,在种苗不足的情况下,共种果树6万多株,种植面积460多公顷。县委根据水果生产在全县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对农民的水果种植加以引导,把水果生产作为发展项目,抓好柑橙、龙眼、荔枝等果园建设,到1987年,全县人均水果产量达8.56千克。畜牧渔业生产方面,把其放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重要位置上抓,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扩大名优特新养殖品种,尤其是发展三黄鸡养殖。1984年岑溪牧渔业总产值4216万元,1985年牧渔业总产值4753万元。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岑溪农村经济发展呈多元化格局,开始出现造林、种果、饲养家禽的专业户,部分农民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建筑、运输等行业或从事开矿办厂等经商活动,农村的个体经营户不断增加,为农村带来新气象。1985年党的农村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扩大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从以粮为主的农业经营逐步向农林牧副渔五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向工、商、运输、服务等第二、第三产业转化,农村以种养加工为主的各种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增加。1985年各种专业户达11368户,全县农林牧副渔五业收入2.29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285元。1990年五业收入2.30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382元。1992年各种专业户达41698户,占总农户34.4%,五业总收入(按1990年不变价)7.28亿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1213元。农村经济收入增加,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1990年粮食总产23.56万吨,农民年人均产粮390千克,人均纯收入448.09元。1992年粮食总产24.64万吨,农民人均产粮205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859元。1994年粮食总产36.30万吨,农民年人均产粮426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418元。

(四)兴岑先兴林,林兴百业旺

1986年是“七五”计划的第一年,岑溪提出“兴岑先兴林,林兴百业旺”的战略决策和“七五”期间基本实现全县绿化的决定。9月,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7个发展林业的政策性文件,指导绿化工作。

1987年,岑溪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1989年,以林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5%,林产品收购总额6400万元,林副产品出口创汇771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创汇的85%,财政收入增长30%。1990年12月27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1991年全面消灭荒山,加速绿化岑溪的决定》,通过完善乡镇领导任期造林目标责任制,领导办点和部门办点为群众树立榜样,促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七五”期间,全县造林面积达3.52万公顷,其中经济林1.61万公顷,占造林总面积45.8%。营造湿地松、玉桂、八角、竹子、水果、薪炭林六个林业商品基地17.42万公顷。1991年实现全县造林灭荒达标。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的投入,也为岑溪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外向型经济

1.软环境建设

1985年,岑溪县处在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开放区的包围中。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潮流之中,县委、县政府选择激流勇进、迎难而上的路子,带领各级干部走出岑溪,南下北上考察学习。1986年至1994年,县、乡镇、村各级先后共组织50多批、900多人次,分别到广东、海南、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学习;还先后选派县领导和一批乡镇主要领导到广东省封开县挂职学习。1984年至1994年8月,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县、乡镇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共60多批、303人次分别到日本、意大利、美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考察。

岑溪是广西三大侨乡之一,有10万人居住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随着国家扩大对外开放,海外侨胞(包括祖籍岑溪的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或做生意的人数与日俱增。对此,县委、县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专门的接待机构(接待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乡镇人民政府也有专人负责。1989年至1992年,先后有3个旅台同胞回乡探亲团,新加坡三和会馆考察团、马来西亚观光团和泰国勿洞回乡观光团来到岑溪,县里均召开欢迎茶话会,向贵宾介绍岑溪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情况和投资环境,并陪同他们在县城等地实地参观考察,欢迎贵宾投资及兴办企业。1986年第一个到岑溪投资办厂的原籍岑溪的港商严平,就是先来考察,再投资办织造厂的。几年后,他的厂越办越大,越办越好,机械由33台(套)增加到280台(套),就业人员由40人增加到450多人。从1987年起,他连任三届县政协特邀委员。

岑溪不仅热情接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而且对外国客人也一视同仁。1986年以后,先后接待日本、意大利、美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韩国等国的客商和知名人士。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底共接待1500多人次。此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岑溪还接待外县、外省到岑溪考察的客人,据不完全统计,至1993年底,共接待4100多人次。到1994年6月底,全县有外向型企业151家,总投资11亿元。

从1984年到1994年,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在经济特区深圳召开新春联谊会,邀请在当地工作的同乡和港澳台及外国客商、朋友参加,还先后广州、南宁召开同乡会,邀请在当地工作的岑溪人和在岑溪工作过的干部参加;曾先后在武汉、北京、沈阳、广州、香港、澳门等地举办“岑溪红”石材产品发布会、介绍会、招商会等。1991年还参加梧州地区在澳门举办的招商会,1993年参加广西在香港举办的项目介绍会。通过这些会议,县里洽谈成功一批项目。1994年5月中旬,全国石材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暨全国石材经贸洽谈会在岑溪召开。会议期间,各方做成2.3亿元的石材生意,签订总投资1.413亿元的石材、化纤、房地产等项目。上述活动均有各地的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参加,他们的大力报道,使各地进一步解岑溪,从而提高岑溪知名度。(www.xing528.com)

岑溪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引来外商,稳定外商,发展外向型企业。县委、县政府于1986年以后,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岑溪实际,不断制定和完善一些外引内联的配套文件,如《关于引进外资,开展横向联合的有关奖励办法》《关于鼓励区外、县外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的奖励办法》《关于划清经济活动中政策界线的几项规定》等。

为使国内外更多的朋友和客商了解岑溪,来岑溪投资办企业,县里还利用报刊、电台、电视报道和印发画册、资料以及产品展销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系统报道,广泛宣传。1987年以来,县内先后编印《广西岑溪》《今日岑溪》《改革开放中的岑溪》《岑溪县外商投资指南》和一些部门、企业的简介材料等宣传资料。此外,不仅《广西日报》《桂东日报》对岑溪进行连续系统报道,全面介绍岑溪经济发展情况、投资环境和一些名优产品,而且《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经济日报》等全国各地的报刊,对岑溪都有报道。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使海内外了解岑溪,提高岑溪的知名度。

岑溪县的改革开放,得到中央、自治区、梧州地区和县内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水电部门对“三资”企业的用水、用电实行申请、勘察、设计、订货、安装、调试验收、接水、送电等“一条龙”服务,保证企业投产前通水、通电。公安部门主动上门向外商宣传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为外商和“三资”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觉遵守我国法律的观念。为方便入境人员申报户口,公安部门规定只要入境人员能够出示有效证件以及填写住宿登记表的内容准确、完整,可由入境人员亲属、亲友或接待单位代为申报,也可由公安干警上门服务

2.硬环境建设

硬环境建设,主要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开发区建设,以适应“三资”企业发展需要。岑溪县从1986年到1992年共投入3亿多元搞交通能源、通讯和生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50万元修建9条通往花岗岩矿山的公路;投入840万元修县城环城路;投资680多万元开通2.5千米北环路;集资5000多万元修岑溪至罗定二级公路岑溪路段39千米。县城已成为西南地区通往广州、深圳、珠海的公路交通枢纽。能源建设速度加快,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1.2万千瓦的四滩水电站和向梧州地区电业公司购买5000千瓦用电权,使年供电量达1.4亿千瓦时。1988年投入240多万元建设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和安装910台自动电话;1991年投入38万元,建设糯垌镇4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1992年和1993年分两期共投入1000多万元,在县城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和手提自动电话(大哥大),同时开通无线寻呼;到1994年底,全县17个乡镇已先后共投入1000多万元开通程控电话,17个乡镇政府驻地已实现程控化和传输光纤化。1992年投资530万元,建成县城第二自来水厂,使县城自来水日供水量达4万立方米。投资1300万元兴建1.44万平方米、楼上设停车场的多功能的县城中心市场;投入800多万元扩建和装修有空调和电话等设施的红楼宾馆和岑溪大酒店。此外,还建设一批旅馆饭店、影剧院、图书馆、医院等生活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设施。1993年和1994年先后动工兴建西牛头旅游区和天星旅游区。1994年又动工兴建县城第二中心市场。此外,还按照设市政要求,搞好县城街道的改造工作。主要街道全部铺柏油、水泥,地下一楼全部开辟门市,挂霓虹灯,主要路口设红绿灯等。

搞好经济开发区建设,是进一步改善和扩大投资环境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4年6月,县城和14个乡镇都搞开发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共征地312公顷,投入资金3亿多元,在各开发区兴建一批企业生产及文化生活设施。

县城北环路经济开发区,原属北环路工程,共征地14公顷,总投资687.2万元。从1989年3月动工到1992年9月,建成长达2.5千米,宽37米的北环大街,大街两边楼房林立,与县城华侨开发区、民政开发区连成一片。华侨开发区已形成华侨街区,民政开发区已办成4家企业(其中“三资”企业2家),整个北环开发区面积达100公顷,是县城较为繁华的街区之一。

县城十里长街经济开发区,位于玉梧公路岑溪县城过境路段,由樟木镇上奇村的牛寮顶至岑城镇的乌峡村,全长11千米,分3期开发。开发区指挥部1992年5月15日挂牌办公,同年6月6日奠基动工。该工程分公路扩建、改建和房地产开发两部分。公路扩建、改建按二级公路标准,将原公路裁弯改直,由原7米宽扩大到36米,由柏油路面改为水泥路面,1994年底通车。房地产开发工程,由广西公路局等38个单位投资开发,共用地100多公顷,投入资金2.1亿元。到1994年6月,整个开发区已初具规模,投入使用。

1994年,有岑城、樟木、马路、南渡、水汶、大隆、大业、筋竹、诚谏、归义、糯垌、安平、三堡、波塘等14个镇办开发区,这些开发区以石材加工和商品房开发为主,同时也建设一些生活服务设施,其中归义、糯垌、南渡等镇的开发区规模较大。

从1986年6月开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起,岑溪外向型企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岑溪外向型企业总产值1988年为475万元,1989年为658万元,1990年为2023.25万元,1993年为10.063亿元;1994年8月,全县己办起以开发花岗岩为龙头,一业带多业的外向型企业151家,总投资10.38亿元。

(六)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

1992年1月2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传达学习邓小平重要讲话的通知。1992年3月21日,岑溪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单位学习邓小平谈话要点暨全县乡镇企业工作大会,传达《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精神。3月23日,县委办公室将《关于学习贯彻邓小平谈话精神的讲话》印发至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热潮。

1992年3月31日,岑溪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学习邓小平同志谈话精神的补充通知》,要求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迅速把邓小平谈话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中去,密切结合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和本地实际,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检查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岑溪的各项工作是否与邓小平同志谈话相一致,并对过去在各项工作中实行的做法、措施、规定进行次全面清理,废除妨碍改革开放、妨碍搞活经济的各种政策规定,结合岑溪县的实际,制定“敢闯、敢冒”的实施方案。

1992年,在中共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岑溪县委通过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扬岑溪人敢闯、敢冒的精神,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引进外资,开发利用本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林业、畜牧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全县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0.32亿元,比1980年增加8亿元,提前8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同年,全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8.35亿元,工业产值1.91亿元。全县以开发花岗岩为主的乡镇企业总收入6.4亿元,比1991年增长135%,累计建立外向型企业(“三资”企业)85家,合同投资7.01亿元,投产33家,总产值7612万元,出口创汇233万美元。岑溪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曾被媒体誉为“广西的深圳”“冒出来的开发区”。

(七)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岑溪召开

1992年6月24日,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岑溪召开。与会人员依次参观贵港玉林北流、容县、岑溪的中外合资企业、乡镇企业及开发区。6月2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作题为《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力争广西经济更好更快地上新的台阶》的报告。会议就广西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方针、主要措施,进行部署和安排,并提出“三三二”发展战略。

1992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岑溪召开(岑溪市志办供图)

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是在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开放会议促进岑溪经济的大发展。1993年,岑溪成为广西农村经济实力十强县,终于实现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全区对外开放会议对岑溪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岑溪思想的大解放,并激励着岑溪人民向小康目标奋勇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