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共岑溪县委于5月26日发出《关于开展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中心的宣传教育运动的指示》。
1958年6月1日至2日,中共岑溪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苦战三年,改变农村面貌”的“大跃进”口号。8月25日,中共岑溪县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大炼钢铁”运动。10月中旬,全县组织23万钢铁大军,分别在600多个高炉、土炉和各公社林区内7000个烧炭窑旁日夜奋战。1958年底,全县共烧得用于炼铁的木炭17.4万吨,生产生铁3200余吨,烧结铁30000吨(所谓烧结铁实属矿渣),土钢10吨。岑溪“大炼钢铁”运动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更为严重的是烧毁全县大批林木,造成诸多荒山,对农林业生产和水土保持造成影响。
1958年8月到1959年,全县共办起中学(含农业中学、业余中学)27所,招收高、初中学生3500多人;小学225所,招收330个班12670人。1959年至1960年,中小学还免除升学考试。
1958年9月至12月,全县制造木车2.1万架,新式桦犁500多部,插秧尺、耘田器4000多把。各公社、各生产队的农业生产也大搞技术改革。
1958年9月,中央卫生检查团到岑溪检查,确认岑溪为祖国南方第一个“四无县”。11月,全县原33个乡民办卫生站改为卫生所,并成立12个人民公社卫生院。(www.xing528.com)
在全国掀起办人民公社热潮中,岑溪于1958年9月初开始,仅半个月的时间,全县33个乡的所有农业合作社均进行合并,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共成立了东方红等12个人民公社。
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各农业社的原集体生产资料和所有集体财产,均无偿为公社所有;农业社原分给社员的自留地、开荒地和属于社员个人所有的一些生产资料也归公社所有。在人民公社内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大办集体食堂。一部分公社还给社员发放新衣服,办起了敬老院、幼儿园、托儿所等福利组织。1958年秋冬至1959年夏,岑溪全县先后办起集体食堂3560多间,敬老院、幼儿园、托儿所共3700多所,供养老幼病弱人员4.2万多人。
尽管人民公社划分为若干个生产大队,生产大队又划分为若干个生产队,但公社统管全社的生产安排、劳动力资源调配物资调拨、产品分配和经济核算,在县内实行“一平二调”,刮“共产风”,搞平均主义,“贫富拉平”。全县各地出现否定集市贸易、否定商品生产、取消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等错误,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