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效益上,我们把建筑质量、安全生产、劳动效率、产业工人转化等方面进行评估,下面简要分析:
1)提升质量和效能,提高居住舒适度。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可以确保诸多建筑工程质量关键环节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系统性质量安全风险,有效解决质量通病问题。如通过采用预制外墙保温体系、预制楼梯、外墙窗一次成型、外墙装饰面反打工艺等,解决外墙渗漏、保温开裂等问题,并提升了建筑质量和品质。通过装配式建造方式,提高了建筑产品的效能,实现“成本小增量,效能大增量”,也符合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理念。
2)有利于安全生产,推动产业技术进步。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大幅减少了工程施工阶段对施工人员的需求,仅需要较少的起重人员、组装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的吊装、拼装工作。同时,装配式建筑需要专门从事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工人,这些产业工人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专业知识较多、安全意识较强、综合素质较好,从而减少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人为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在提高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装配式建造方式有利于提高建筑业的科技水平,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3)提高劳动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由于装配式建筑将大量的工作从工地转入到工厂,工地采用的多是手工作业,需要大量人工,效率低下。而工厂采用的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利用机械、生产线等设备,效率提高,人工减少。
4)促使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人员归属感。随着50后、60后农民工逐渐退出建筑市场,70后、80后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主力,他们大都不愿意从事脏而笨重的体力劳动,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已开始显现。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施工模式会带来诸多益处:
一是因为借助大量机械化作业,无论是工厂生产还是现场吊装,使得工人不必从事大量的重体力劳动,改善了劳动强度。(www.xing528.com)
二是大量人员从风吹日晒雨淋的施工现场,转入到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的室内工厂工作,改善了工作条件。
三是由于工厂的位置固定,就使得工人不必住在工棚,而住在宿舍或家里,大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四是装配式建造方式,提高了农民工的劳动技术含量,有助于引导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促进其稳定就业,并在城镇定居,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对于当下存在的农民工夫妻长期分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也会带来益处。
5)提升行业竞争力,培育产业内生动力。装配式建筑以工业化住宅制造取代了传统的住宅建造,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不仅使相关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了自身竞争力,而且提高了建设行业的工业化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和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国际竞争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的分析评价,我们会更深刻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片面进行成本价格对比,而应更多地考虑综合效益,这也会为政府、企业乃至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益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