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合性商业街,解决土地紧张问题

复合性商业街,解决土地紧张问题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复合性商业街。以干道交叉口或交通枢纽为中心,商业设施沿几条道路方向呈带状沿街布置,延伸“复合”而成的商业中心构成L形,T 字形和十字形格局。人流、车流、货流在三维空间上分离,商业设施与竖向功能分区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商业中心仅在地面组织交通和设施的局限,可有效解决土地紧张、商业中心外部空间不足的问题。商业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与人的生活适宜,它表现在新建和改造空间之中。

复合性商业街,解决土地紧张问题

这里研究的商业空间主要为空间结构呈多级分散格局,各级商业中心发展的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的商业空间,有别于通过电脑网络进行虚拟商业交换的新兴商业,具有特殊的空间分布特征。

现代商业空间多极分散网络式的商业空间格局是由城市传统商业中心与新崛起的众多城市分区商业中心、郊区商业中心共同构成的,各个商业中心之间以及商业中心与顾客住地之间通过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相联系,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网络式商业空间体系。在这种格局中,城市商业中心的等级差异依然存在,但差距有很大程度的缩小。传统商业中心在城市商业网络中仍居于重要地位,并且其职能在不断加强,集聚性同时增强;但城市分区商业中心与郊区商业中心的崛起,使城市商业布局更朝向多极分散的方向发展,向外扩散性发展成为新的趋势。

商业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窗口,是城市的名片。现代商业具有购物、休闲、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商业网点本身就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它是否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环境是否舒适优美、与其他景观搭配是否协调,直接反映着城市风貌。

1.商业空间的业态与分类

1)商业空间的不同业态

不同的商业业态,其对应的选择地址、规模、经营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差异,直接影响商业空间的塑造(表9-2)。

表9-2 各类型零售业态自身特征及选址要求一览表

2)商业空间分类

根据商业空间的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类。

(1)带状——商业街

①单一线性商业街。沿街布置的各种商业设施具有较均等的人流接近机会,流线和空间形态清晰。但单一线型使得人流活动流线较长、空间较单凋、街面缺乏变化。因而需控制单一线型商业街的无限延伸,考虑人流活动的舒适性、方便性等因素,应控制在600~1 000m。如有扩大的需要,可向商业街两侧纵方向发展。对过长的商业街要采取一定的处理,如分段、增加休息开敞空间,增设交通设施(如公交旅游车、地铁、公交等)。

②复合性商业街。以干道交叉口或交通枢纽为中心,商业设施沿几条道路方向呈带状沿街布置,延伸“复合”而成的商业中心构成L形,T 字形和十字形格局。交叉口交通聚集,人车矛盾突出,要采取相应的规划手段(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解决交通问题。

③单面商业街。主要商业设施沿道路布置,人流与车流分开,有利于交通组织。人流活动舒适、安全、流线简洁,但流线过长,缺乏空间围合,应向一侧纵向发展。

(2)块状——商业区

①商业街区。街坊式布局的块状商业中心,商业设施在外围道路围合的街坊内组织布局,城市交通与商业设施联系便捷又相对独立,街坊内可形成良好的购物空间。

②广场式商业中心。以广场为中心,商业设施沿周边布置,形成广场式商业中心。

(3)立体式商业中心

立体式商业中心在三维空间上组织交通和商业设施。人流、车流、货流在三维空间上分离,商业设施与竖向功能分区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商业中心仅在地面组织交通和设施的局限,可有效解决土地紧张、商业中心外部空间不足的问题。但立体式商业中心也存在造价昂贵、技术复杂,以及消防、安全、卫生,并使消费者远离自然等一系列的问题。

(4)混合式中心

二维空间混合式中心:如商业街与广场式商业中心的结合。

②三维空间上的混合式中心,即综合了带状、块状和立体式空间组织形式的商业中心。

2.商业空间的适应性

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中指出:“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是指其空间和当时的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商业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与人的生活适宜,它表现在新建和改造空间之中。如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及恶劣的气候条件,使人们出行购物行为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这些都因地下空间的开辟得到解决,它把旅馆、办公楼、百货商店和火车站等交通枢纽连结起来,满足了当地人对商业空间数量及质量的要求。

哲学角度讲,功能以时空的形式出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要求具有多样性的空间与之相适应;从时间角度讲,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空间历时性的延续变化,动态地保持循序渐进的持续发展。现代商业通过多样性、动态性体现其适应性特征。(www.xing528.com)

1)多样性

适应不同的使用者以及使用者的不同的、灵活的需求。大型商场作为公共场所,现在已融入社会结构,它不仅是零售商店,而且是人们休闲活动和社交的聚集场所。

商业空间之所以能吸引人,在于其功能空间具有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可选择性,能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服务内容,人们闲暇时间需要购物、闲逛、娱乐消遣、公共交往等,创造了丰富的社会关系与互动作用,产生群体效应,诸如人看人,使人与社会保持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联系,它所提供的空间环境能够服务于多层次的消费休闲人群,充满生活气息,满足人们对环境丰富性、复杂多样和趣味性等多层次的心理行为需求。

简·雅各布斯认为,空间的多样性是提供功能多样性的物质支持,多样的空间可以激发人们产生一些创造性的、随机性的社会活动,促进人们参与公共空间中不同形式的交往活动,从而强化空间的活力与吸引力。另外,多变的购物方式和空间可以减少顾客的疲劳感,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

2)动态性

商业空间不是一成不变的“死空间”,它随着市民的消费行为和方式的空间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也在相应地改造与发展。空间系统是动态的系统。例如,人们一度接受的空间突然变得使人不满意或厌恶了,这是因为一个新地方使原有的期望发生了变化,或这个新地方开启了新的希望,如新的购物方式的出现引发人们新的购物欲望,旧的商业空间如始终如一不变,必然导致空间的不适应而逐渐被淘汰。

商业空间原有结构具有内在的和潜在的多种功能,有着充分的弹性,当外部变化动因引起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发地调整空间组织内容和发挥多种功能潜能,取得与新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

3.商业空间的景观性

商业空间景观建设不能脱离城市本身,景观应当力求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相渗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空间,使其景观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够直观地反映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内涵及历史传统。

1)基于地域环境

我国城市有南北、东西地域的不同,不同地域的城市有不同的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建筑形式、乡土材料。表现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建筑、水体和植物景观和户外活动景观。另外,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也塑造了反映不同地方文化的景观。因此,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是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景观的主要决定因素。

(1)适应气候条件的景观

①建筑。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建筑及空间的风格上各个城市截然不同。北方城市建筑体量厚重敦实,在空间的处理上为抵御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封闭景观;南方建筑为适应炎热气候,外观开敞、通透、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商业建筑景观,要从城市所处地域的自然条件出发,通过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变化来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

②植物。位于不同区域的城市商业景观设计,可利用植物的生态性和季相性来营造特色景观。植物具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长势茂盛的乔木可以给人提供荫凉的环境;在寒冷的冬季落叶的乔木又能透过缕缕阳光,给人送来温暖。南方的城市商业空间植物景观应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而北方则以常绿树为主,突出春季及秋季的景观。

③户外活动。由于南北方的气候条件不同,导致人们对环境使用的时间以及使用的频率不同。北方冬季寒冷不适合户外活动,而南方除了雨雪及大风的天气,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都适合户外活动。因此,南方城市户外空间的使用率比北方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户外空间的使用需求,南方城市商业空间比北方更加注重户外活动景观的营造。应根据前面所述的商业空间内人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营造满足人各种需求的景观。

(2)融合地方文化的景观

城市商业空间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之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决定了城市商业空间景观与城市景观应当协同发展。一个好的商业空间景观不仅是一个功能的产物,同时反映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特点。

2)传承城市文脉

营造特色景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成为发展趋势。对城市文脉的传承既有历时性的纵向传承关系,也有共时性的横向环境联系。城市商业空间城市商业空间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驿站、交汇的节点、创新的生长点,文脉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延续,对传统规划风格及建筑风格的延续,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灵感,赋予各景观要素以文化内涵。

①总体布局。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些老商业区,或者是中西合璧的规划形式,或者是中国传统的布局形态,或者是反映地域文化的规划形式。这些特殊的形式都成为现代城市商业空间独特的景观。

②历史景点。历史悠久的城市商业空间在布局形态、风貌特点、文化底蕴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具有强烈传统的景观特征,它已不单单是特定场所的财富,更多的是整个城市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有些历史遗存,几经沧桑,在市民心目中已成为该场所的象征之一,其形象已超出纯视觉形象的范畴。因此,保护好尚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景点是对历史文脉的一种尊重,是设计时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③特色建筑。在城市商业空间进行改、扩建过程中,由于很多城市经过较长的历史,已经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传统文脉。在这种空间中营造新建筑,必然存在新建筑与周边群体相适应的问题。可以在设计新建筑时应注意与老建筑相协调,领会传统建筑的设计精髓,提炼原有建筑的比例、符号、风格、材料、色彩、尺度来营造新建筑,使新老建筑表现出统一的风格;还可采用与老建筑不同的设计手法,表现出不同的建筑形式,但是最终表现出的作品却又与老建筑和空间景观有异曲同工之处;还可以在场地内展示不同时期的建筑,并将它们按建造的时间排列,通过建筑材料的变化、建筑风格的变化展现城市的历史。

3)依托地形地貌

地形是整个景观的骨架,直接联系着各种环境要素,决定着景观效果。改变基地的自然特性会导致全世界各城市的街道看来越来越相似,从而失去其自然特性。在设计和表现文化的差别上应考虑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