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宜春市生态承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法

江西宜春市生态承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法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于谨慎考虑,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扣除12%的生态多样性保护面积。住宅账户对能源生态足迹的占用为13%;对耕地生态足迹的占用为70%;对林地占用为13%;对建筑用地占用为2%。宜春地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74hm2,“发展重定义组织”于2000年测算出世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18公顷,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hm2,由此可见,宜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较高,生态环境较好。从生态足迹模型测试结果看,宜春地区生态盈余为1.24hm2/cap。

江西宜春市生态承载力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法

1.研究区概况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3°54′至116°27′,北纬27°33′至29°06′;下辖三市六县一区,总面积1.87万km2,总人口520万;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市森林覆盖率53.4%,活立木3500万m3,是全省重点林区和全国重点毛竹产区;水力资源和矿产十分丰富。

2.生态账户计算

根据宜春地区统计资料,分成如下15个类别: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糖类、茶叶水果蔬菜瓜果类、猪肉牛肉羊肉家禽、禽蛋、牛奶和水产品。食物账户中包括化石能源用地、耕地、牧地和水域这4种类型土地。谷类、豆类、薯类、植物油、油类、糖类、水果、蔬菜瓜果类和茶叶均为耕地产出的农产品,所以需转化为耕地足迹;而禽蛋、猪肉和家禽为耕地间接产出,其单位面积全球均衡产出就需要用从谷物而来的转化系数进行调整,采用谷物到禽蛋和家禽的转化系数为3.5,到猪肉的转化系数为6。猪肉单位面积全球均衡产出为457kg/hm2,等于2744除以6。牛羊肉和牛奶的产出需要牧草地来提供,所以将其消费量转化为牧地足迹,对水产品的消耗需要一定面积的水域足迹来提供,按其各自单位面积全球均衡产出转化为相应类型土地(表4-9—表4-13)。

表4-9 宜春地区2004年食物账户计算表

表4-10 宜春地区2004年住宅账户计算表

表4-11 宜春地区2004年交通账户计算表

表4-12 宜春地区2004年商品账户计算表

表4-13 宜春地区2004年服务账户计算表

3.生态足迹平衡表和生态足迹矩阵计算

生态足迹核算表(表4-14)用于最终计算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为需求和供给两部分进行核算。

表4-14 宜春地区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核算表

均衡因子取自“发展重定义组织”对中国1996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时的使用值,产量因子依据宜春地区各种不同类型生态土地生产力与全球平均生产力比较得到的,耕地采用谷物产量;林地采用原木产量;水域采用水产品产量;因建筑用地都是占用生产力较高的耕地面积,所以采用耕地的产量因子。出于谨慎考虑,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扣除12%的生态多样性保护面积。

在生态足迹矩阵(表4-15)中列出了生态足迹不同类型构成,通过此表对生态足迹的各个项目分类可以一目了然,矩阵中各项数值均经过均衡因子处理,为可比较的全球均衡面积。

表4-15 宜春地区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矩阵

4.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1)生态足迹分析

根据表4-15计算所得的结果,得出各种类型土地面积在总人均生态足迹中的占比,见图4-15、图4-16和图4-17。耕地所占比例最大,占52%;其次是能源用地,占37%;建筑用地占6%;林地占3%;牧地和水域均占1%左右。人们大部分资源消耗都体现在对耕地的利用上,反映宜春社会生产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所消耗能源只占了总生态足迹的37%。

从图4-16中还可以看到,所占用各类型土地面积中林地、牧地和水域生态占用较小,有利于对森林、植被和水系的保护。但同时也应该注意消费结构中,最主要是对耕地的需求,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避免对耕地过度开发利用。

图4-15 各类土地类型成分构成

(www.xing528.com)

图4-16 各类土地类型所占均衡面积

图4-17 生态足迹各类账户成分构成

图4-18 生态足迹各类账户所占均衡土地面积

根据计算所得结果,可得出各类账户所占土地均衡面积在总人均生态足迹中所占的百分比(图4-17)。食物账户所占比例最大,占45%;其次是商品账户,占27%;住宅账户占25%;交通、服务和废物账户均占1%左右。人们大部分生活消费都体现在对食物的消费上,反映宜春地区消费结构仍以食物为主。

由图4-18看出,食物消费所占生态足迹为0.68hm2

最后,通过生态足迹矩阵可以得出每种消费账户中各类土地类型所占的比例(图4-19)。食物账户对耕地生态足迹的占用最大,达87%左右;其次是对能源,达10%左右;对牧地占用2%;水域1%左右。住宅账户对能源生态足迹的占用为13%;对耕地生态足迹的占用为70%;对林地占用为13%;对建筑用地占用为2%。交通账户对能源用地的占用为98%;对建筑用地的占用为2%。商品账户、服务账户和废物账户中则几乎都由能源足迹构成。

图4-19 不同类型生物生产性土地在各类账户中所占均衡土地面积

1—能源用地;2—耕地;3—牧地;4—林地;5—建筑用地;6—水域

2)生态承载力分析

从宜春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来看(图4-20),除了生态多样性保护占用生态承载力外,林地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最大,为1.9hm2/cpa,其次为耕地,提供了0.52hm2/cpa。

从构成比例来看(图4-21),林地供给占62%,其次为耕地、水域。

图4-20 生态承载力

图4-21 生态承载力成分构成

从产量因子来看(表4-16),宜春森林物质量产出很高,远远高于世界平均产量,因此,林地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是很高的;耕地的产量因子略高于全国的产量因子(1.82hm2/cpa),根据宜春种植业的现状来看,产量因子的提高很有潜力,要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投入,优化农作物的品种,加大耕种的科学管理。

表4-16 各种类型土地产量因子

此外,宜春地区地处中国中部地带,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城市来说还比较落后,工业尚不发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但对自然资本的利用水平也相对较低。宜春地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74hm2,“发展重定义组织”于2000年测算出世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18公顷,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hm2,由此可见,宜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较高,生态环境较好。

3)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将计算所得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的占用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状况之间的关系。从生态足迹模型测试结果(图4-22)看,宜春地区生态盈余为1.24hm2/cap。

宜春地区本身有原煤生产,不仅供应本身使用,还对外输出,同时也进口其他能源种类。宜春地区本地所产的粮食和肉类不仅能够满足本身粮食需求,一部分还供应其他区域,说明宜春地区耕地面积足以满足本区域的需求。但由于进出口贸易量不大,因而进出口贸易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宜春地区生态盈余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物质产出量比较大。但贸易仍然会影响生态足迹的发展趋势,在贸易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耕地可能会被过度利用,因此,对宜春地区耕地也要注意保护,避免经济发展对耕地造成过大的压力,同时要做好土地规划,避免工业用地占用过多耕地。

图4-22 生态盈余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