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使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理应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使职业教育层级得以贯通,使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路径得以贯通。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形成职业教育国家决策机制,来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为了避免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形成权力重叠,造成组织的低效率,可以对部门分工进行细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

首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视野中,职业教育理应是独立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那么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办学层次性首先应是完整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层次性的完整体现为职业教育层级的完整,参照现在拥有完整体系的普通教育,建立属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层级就显得尤为必要。为了使职业教育不再是“断头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理应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完整体系,使职业教育层级得以贯通,使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路径得以贯通。学校层级的提高,会带来更高学历的职业教育毕业生,也更能适应日益变化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客观要求。所以现阶段的试点高职本科院校,以及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制就弥补了我国现阶段本科阶段职业教育的空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学校还可以试点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可以借鉴台湾模式,把一些应用技术型大学进行试点,让其具有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贯通培养,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层级贯通,是符合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需求。但是,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下,不能也不应该把职业教育的特殊定位失去,不应该演变为“二等教育类型”,因为我国长期以来的学历教育压制职业教育的风气,不是短时间能够祛除,因此,即使职业教育层级贯通,也不能忘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与普通教育的不同。

其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为培养更好的人而构建,为了满足学历教育阶段人的多样化发展,普职衔接是一个关注的重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自我认知能力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加之现阶段社会分工的日益多样化,让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选择与未来专业相匹配的学科时稍显无助。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要达到9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解决当下高中阶段普职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综合高中模式的出现是一个可供选项,通过综合高中融合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全方面地学习各种课程,为未来职业路的选择多增加一些了解。高中阶段充分学习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升入下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大学阶段以专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可以适当允许普通院校与职业院校的交流、对接,相互学习彼此的优势之处,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匹配相应的理论深度与操作深度。

再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野下除了举办传统的职业教育之外,还应该追求终身教育的实现。终身教育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再次深化,满足人终身发展的可能,为建成学习型社会贡献自身应有的力量。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融合体现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并举且相互衔接的局面,使职业教育能够真正成为助推劳动者成长、伴随劳动者终生发展的生涯教育。

最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劳动者而构建的,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依然很大,推进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衔接,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人力资源市场所需实现高效对接,提升职业院校就业质量,满足市场所需,这是双赢现象。毕竟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基本特征就在于其与人力资源市场的衔接如何、薪酬高低、有无就业前景。

综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就在于职业教育层级贯通、普职衔接流畅、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对接适应,从职业教育出发,外部衔接好普通教育、培训体系与人力资源市场,使四个部分相互间得以沟通顺畅,形成一个循环,助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形成职业教育国家决策机制

职业教育的问题并不仅仅只靠教育部这一单一部门就能解决,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相关资格认证需要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相关考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辖的技工学校,承担了很多的企业培训,这是教育部所辖的中等职业院校、甚至是高等职业院校现阶段很难达到的境地。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形成职业教育国家决策机制,来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

澳大利亚德国都有超出教育或劳动系统的专设机构进行职业教育管理,这些机构一般都是专职机构,并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只是被政府授权从事专业管理而已[6]。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机构(BIBS)就是超出教育与劳动系统而被政府单独设置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为了避免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形成权力重叠,造成组织的低效率,可以对部门分工进行细化。传统职业教育管理机构负责行政管理事务,如资金管理、政策管理、与政府对应部门合作等,而新设置的专业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则主要负责职业教育研究、质量监督、市场开拓等。两套系统可以并行,行政逻辑与职业教育体系逻辑可以和谐共处。当下政府部门在这一点上做出了突破,在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建立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由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国资税务扶贫等单位组成,国务院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担任召集人。”[7]

(三)政策保障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成是一个试点到推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其中各层级政府部门的相关配套法规、条例实行就显得尤为重要。首要前提还是及时修订199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20多年,社会环境的变迁,新的职业教育问题不断涌现,理应对根本大法进行修订,以适应新时期的客观需求。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订配套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设想能落到实处的政策保障。中央与地方政府协同努力,共同做好政策保障工作。

(四)思想保障(www.xing528.com)

职业教育在当下依然没有得到普通大众的广泛认可,实质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重塑职业教育地位与贯彻落实相关行动上是相辅相成的。将传统职业教育整合升级,学习者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框架中做到自由流通,能够得到更多普通大众的认可。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与产业界高度融合,提升就业质量,薪酬高了、就业好了,才是转变人们认知的根本之法。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正面宣传,从“知识改变命运”到“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改变人生”的转变,重塑社会的舆论导向。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升学机会、就业政策与现实环境,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产业工人和职业教育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让普通民众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价值。

(五)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建立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指详细描述专业所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实施条件等的规范性教学文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就是从国家层面建立一种规范性的教学标准文件,是为人才培养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而建立的。既然是国家层面的规范性专业教学标准文件,针对的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开发等具体事项,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评判的作用,同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具有开发投入大、周期长的显著特性,理应由国家层面组织相关的行业协会、课程开发专家、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以期更好地完成此项任务。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文件,对促进专业建设、规范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职业教育课程不局限于适龄学生在读的学校教育范畴,可以推广到继续教育、职前教育,正如前文所述澳大利亚的培训包与认证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己有学习成果的认证将得以实现,继而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对接,那么一个以课程为衔接点的大循环将可以有序运行。

(六)师资保障

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特性,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骨干教师出来,带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鼓励职业院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聘用企业管理层或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来自产业界的专业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学校教育的不足,从而更全面的培养学习者。从福利待遇方面入手,引进一定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沟通程度,客观上拓宽了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对职业教育本身的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

(七)经费保障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能使这一系统工程能够顺利有序运转,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作为基础。然而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上处于各方面的劣势,例如:与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比较,高等职业院校经费总量占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总量的比重不到两成,维持在16%左右;从四大经费来源渠道看,普通高等本科学校从各渠道所得的经费总量均大于高等职业院校。其中,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所获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4.7倍;获得捐赠收入总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18.7倍;获得其他收入总量是高等职业院校的7.1倍;获得学杂费等事业收入是高等职业院校的2.9倍[9]。为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能够协调发展,理应构建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从根本上保障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同时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等力量参与的多元经费投入机制,提高职业院校的筹资能力,多方面的筹集发展资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