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先行句,对后面的语句起引导、支配作用,如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设问、拈连、层递、顶真、回文、错综。本书仅介绍前6种修辞现象。在科技论文中,引导的修辞现象相对使用较多。
(一)对 偶
对偶是使用意思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并列句子。在对偶句中,最好不要重复用字。
1. 类 型
从意义上看,对偶有正对和反对之分(表8-1-5)。此外,还有意义相连的对偶,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表8-1-5 对偶的两种类型
2. 区 别
对偶和对比的区别见表8-1-6。
表8-1-6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对偶里的“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3. 应 用
在地质科技论文的概述、小结、结语中,只要认真推敲,均可使用对偶中正对的修辞方法(表8-1-7)。
表8-1-7 对偶在地质科技论文中的应用
(二)排 比
排比是连接使用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连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句子成分。在排比句中,最好不要重复用字。
1. 类 型
排比有句子成分的排比、复句中分句的排比(表8-1-8)。
表8-1-8 排比的两种类型
2. 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如下。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的字不能重复使用。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3. 排比与其他
排比与其他修辞手法比较。
(1)排比不是对偶,后者通常由两个结构相同、长度相同、词语对称的句子构成,严谨的对偶更要求平仄互对。而排比仅要求结构、长度等大致相似、没有类似的对称效果。
(2)排比不是顶真,后者不要求结构、长度相同,只要求后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语是前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
(3)排比不是反复,后者是用词基本相同的句子重复出现以加强语气。
4. 应 用
在地质科技论文中,排比是使用最广的积极修辞,在标题和论述中均较为常见。
(1)标题的排比。
标题能否排比,与科技论文的题材有关。在题材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标题排比(表8-1-9)。本书的一级、二级、三级标题,都有较好的排比效果。
表8-1-9 《缅甸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特征》(李新仁,2017)标题
(2)论述的排比。
在论述过程中,只能仔细琢磨、认真修改,也不难做到短语、句子的排比。
①区域特征
【例8-1-19】调查区属变质岩区:地层发育不全,岩浆活动频繁,岩石变质普遍,构造形迹丰富,矿产类型较多。
[说明]此例中5个短语具排比结构:地层发育不全、岩浆活动频繁、岩石变质普遍、构造形迹丰富、矿产类型较多。
②矿产勘查
【例8-1-20】通过详查:基本查明矿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及共(伴)生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优劣、资源储量情况、开采技术条件、经济意义大小,力争提交>10×104 t的稀土(氧化物)资源量,为矿区进入勘探和开发利用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
[说明]此例中6个短语具排比结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质量优劣、资源储量情况、开采技术条件、经济意义大小。(www.xing528.com)
③工作总结
【例8-1-21】在参与编著本书的过程中,全体作者的地质基础理论水平、区域地质资料认识、地质勘查方法体会、稀土矿床成矿理论、科研专著写作方法,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说明]此例中5个短语具有排比结构:地质基础理论水平、区域地质资料认识、地质勘查方法体会、稀土矿床成矿理论、科研专著写作方法。
(三)反 复
反复是为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识地使用同一个词语、句子成分、段落。
1. 类 型
反复划分为连续反复、间隔反复(表8-1-10)。
表8-1-10 反复的两种类型
2. 反复与排比
反复与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四)衬 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形成“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 类 型
衬托划分为正衬(映衬)和反衬(表8-1-11)。
表8-1-11 衬托的两种类型
2. 注 意
衬托的关键是恰当。衬托要恰当,就要对现实生活有周密的观察。只有对各种事物的特性进行仔细的观察,才能衬托得准。使衬托和被衬托的双方能发生内在的联系,不用作者指点,读者自能通晓。
(五)对 比
对比(对照)是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与对照,使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出来。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1. 类 型
对比有两种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的对比(表8-1-12)。
表8-1-12 对比的两种类型
2. 注意与区别
对比中要注意:进行对比的两件事的性质要相类,“权”只能有轻重之比,“度”只能有长短之比;对比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要搞形式上的拼凑。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见表8-1-13。
表8-1-13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3. 应 用
在科技论文中,经常使用对比的修辞方法,对不同的地质事件、地质体特征进行对比。
【例8-1-22】早期序列为混源岩浆形成,属火山弧花岗岩,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俯冲消减的产物。晚期序列为壳源岩浆形成,属同碰撞花岗岩,是班公湖—东巧—怒江结合带碰撞造山的产物。(王泽传等:《云南地史与特提斯构造演化》)
[说明]此例用对比的方法总结了岩石成因、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
(六)设 问
设问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的看法。其作用是强调作者的看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自然引出下文的作用。常见用法如下:
(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8-1-23】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说明]“谁是最可爱的人”为提出的问题,其后对最可爱的人进行解答。结果为“我们的战士”。
(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例8-1-24】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说明]“什么是路”为提出的问题,其后对路进行解答。结果为从没有路、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
(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
注意事项:①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②设问句应用在描写、议论、抒情的前面,以提醒读者,引起下文;③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儿上,不需要强调时,就不要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