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文化:齐风鲁韵与岁时节令

山东文化:齐风鲁韵与岁时节令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有了节日,有了时令,人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情趣。那么,齐鲁大地的岁时节令,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呢?把春节称为“过年”。临近春节开始准备新鲜年货,如鸡鱼肉蛋、蔬菜水果等。这时,忙年已告一段落,人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忙着炒菜,准备节日宴席了。这时节,天气渐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的龙也醒了过来,抬起了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扫墓、踏青的节令。

山东文化:齐风鲁韵与岁时节令

因为有了节日,有了时令,人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情趣。那么,齐鲁大地的岁时节令,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我们山东人特别重视春节。把春节称为“过年”。

一进腊月门,天天都在忙年,这时的城乡集市上,年货开始上市,赶年集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购置新家具、做新衣、买鞭炮烟酒糖茶、窗纸、窗花等等。临近春节开始准备新鲜年货,如鸡鱼肉蛋、蔬菜水果等。

腊八节是腊月里第一个节日。佛教传说,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在他得道之前,曾有牧女向他献乳糜。于是佛寺有在此日诵经、并煮五味粥供佛和分赠檀越施主的习俗。以后这种习俗进入民间,有所改变,主要习俗是吃“腊八粥”,又称“八宝饭”,就是用小米大米、豆子、花生、核桃仁、莲子、红枣、杏仁等多种谷米豆果混合熬煮而成。

过小年,有的地方叫“辞灶”,是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原本是按旧俗祭祀灶君,为长年住在各家的灶王爷“上天”去汇报情况送行的日子。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水饺等,然后烧香磕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再加上一些谷草、杂粮、给灶王爷喂马。旧灶神画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的当时贴上,有的要到除夕再贴。用来祀灶的供品,大多是糖瓜、枣这一类甜、粘的食品,目的是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现在这种祭祀活动在民间很少存在了,但有些人家仍要忙节日饭菜、燃放鞭炮,甚至保留了吃糖瓜的习俗。在一些地方,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扫屋灰,清洗擦拭家具,更换拆洗被褥衣服,粉刷或裱糊墙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四以后,女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用的馒头年糕等干粮。有的人家蒸下很多的干粮,能吃到元霄节以后。干粮的花样很多,有为老人准备的“寿桃”,有给小孩做的“小鸡”、“神虫”、“鲤鱼”,还有各式各样的花卷、枣饽饽、年糕、油炸的麻花、麻叶、各种面点心

春节的前一两天就要贴春联年画。春联贴在大门、房门、屋门上,还要在门楣上贴横批。院墙、床头贴“福”、“禄”、“春”、“满院春光”、“迎门见喜”、“门纳百福”之类的吉祥字。仓库厨房、猪羊圈等地方,也要贴上“粮食满仓(囤),牛羊满圈”等字样。年画要贴在房内的墙上,内容都是吉庆热烈的,或是大家熟悉的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色彩鲜艳,形式活泼。

接下来就是除夕了。这时,忙年已告一段落,人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忙着炒菜,准备节日宴席了。夜幕降临的时候,鞭炮声开始响起,这时有的地方开始“请家神”,祭祀祖先,并请他们“回来过年”。然后,全家吃节日宴,吃完后以大家围坐包饺子,预备初一早上吃。

“守岁”是在除夕晚上,全家长幼围炉而坐,谈天说地,终夜不眠。有些地方午夜的钟声响起,还要放一串鞭炮,表示新年已来到了。

初一被称为“过年”、“过大年”。吃完饺子,人们便开始拜年了。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相互拜年。而后,是走出家门,给亲族里的长辈拜年,给街坊邻居、亲朋好友拜年,见了面要说“新年好”,“恭喜发财”一类的吉祥话。家家都要摆出瓜子、糖果、水果、花生等招待来拜年的人,还要泡上香茶。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便开始走亲访友了。初二,一般是青年夫妇到女方娘家去,或小孩子代替父母去看姥姥、姥爷。初三开始,是拜访七大姑八大姨。(www.xing528.com)

正月十五闹元霄。从十二、三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街上花灯张挂着,到了晚上,彩灯闪烁,亮如白昼,照红了每个观灯者的脸庞。人们观赏着各式各样精巧别致的花灯,品评它们的色彩、式样、或者猜灯谜。小孩子们拎着“滴滴金儿”(一种小型焰火),在人群中跑来跑去。正月十五这天,人们吃元霄或饺子,白天到街上观看玩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的狂欢队伍,晚上观看五彩缤纷的焰火、礼花。这样,春节就算过完了。正月十六以后,上班的上班,开学的开学,农民们又开始了一年的辛勤劳作。

二月二,龙抬头。这时节,天气渐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的龙也醒了过来,抬起了头。龙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的,是中华民族的化身;龙能够呼风唤雨,带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所以人们要庆祝龙的苏醒,期待龙的腾飞。这一天,家家都要炒料豆、爆米花,据说这是“金豆开花”,还要做面条,叫做“龙须面”。还有的人家用草木灰或谷糠一类的东西在庭院、井旁、场院、田边撒上一些圆圈,形状象粮囤,因此这个活动被称做“打囤”,希望龙能带来好收成,使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扫墓、踏青的节令。山东是把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合而为一,这一天除扫墓外,家家还要在门上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之推。孩子们在这天踏青游春,打秋千、放风筝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重午”、“端阳”。这一天,人们要在门口插艾,据说可以防毒虫,祛灾害。吃粽子更为普遍。山东的粽子一般是用芦苇叶或竹叶作皮,包成三棱锥形,馅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或称“江米”,夹上红枣、或核桃仁、或猪肉火腿等。孩子们则在手腕、脚脖或手指上缠绕五色丝线,叫做长命缕、拴命线、五色线。据说这样可使他们免病消灾、健康成长。这一天,有的地方是用艾叶煮鸡蛋吃,而且把艾水喝掉,据说可祛病强身消毒。

七月七月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山东的广大农村,这天的习俗是“乞巧”,因此又称“乞巧节”。到了晚上,姑娘、媳妇们到院子里对着月亮用丝线引针,如果连穿七根针,就是得到了“巧”。家里有葡萄架的人家,还要静坐在架下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这时秋收已过,天气也秋高气爽,不冷不热。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晶莹。人们家家团圆,坐在院里赏月,吃月饼。月亮刚刚升起,人们就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提上月饼、西瓜、葡萄等供品,还要特别供上一捆青豆兔儿爷。因为月亮属阴,所以拜月是女人们的事情。

九月九是重阳,又称“重九”。山东有登高的习俗,近代以来,重阳节赶山会、庙会的活动又兴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山会便成了类似秋季交易会的活动。济南的千佛山山会在重节节前后十几天里,一直是人山人海,叫卖声、锣鼓声很远便能听见。摆摊的人们一直排到山脚下,街道两旁挂着衣服、布匹、摊子上是各种山货,有核桃、柿子、红枣;饭馆、饭摊上店家忙得不亦乐乎,各种民间小吃也荟萃其中,有甜沫、拉面茶汤高汤馄饨……“龙嘴大铜壶”摆在桌上,让你不能不驻足品尝这儿的风味。游园赏菊也是重阳时节的重要习俗,济南的各大公园这时节总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菊展吸引八方游客。走在淡淡的清香里,人们不禁想到李清照佳句“有暗香盈袖”。李清照作为济南人的骄傲,她留下了许多有关菊花的优秀诗篇。这种赏菊习俗,大概也与人们怀念这位杰出的女词人有关吧!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小节日,这儿就不一一赘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