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风鲁韵:探索山东文化

齐风鲁韵:探索山东文化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齐鲁地区的先民东夷人“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尚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齐、鲁两国被封以后,在对待东夷礼俗、礼仪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齐国沿袭了东夷人的文化传统及各种礼俗制度,而鲁国则在其国境内推行周人的文化传统,变革东夷人的习俗,所以齐、鲁两国在习俗上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与齐国尚功利的社会风尚不同,鲁国的特点是尚礼义。

风俗,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意思是说风俗的形成,一是地域水土的不同,二是统治者的引导方向上的差异。齐鲁地区的风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在朝代的更替,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不同于其它地域的特点。

齐鲁地区的先民东夷人“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尚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他们好战、善射,传说射落九日的后羿就是东夷人。东夷人还喜欢饮酒、歌舞,是一个孔武有力而又能歌善舞的部族。

齐、鲁两国被封以后,在对待东夷礼俗、礼仪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齐国沿袭了东夷人的文化传统及各种礼俗制度,而鲁国则在其国境内推行周人的文化传统,变革东夷人的习俗,所以齐、鲁两国在习俗上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

齐人好射猎,崇尚武勇,终齐之士,剑客、义侠、力士、刺客等史不绝书,而且齐国的富足,使得齐国从上至下普遍形成奢侈之风,在这种背景之下,其俗亦“好末技”。战国时期齐都临淄中的民众“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璘踘者”。齐国妇女地位很高,这是从东夷时代保留下来的。齐国“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虽然不出嫁,但不影响其两性关系上的随意性。这些都反映了齐地舒缓阔达的社会风尚。(www.xing528.com)

与齐国尚功利的社会风尚不同,鲁国的特点是尚礼义。鲁国对于推行周礼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的,所以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周礼尽在鲁矣”。孔子创立儒学,并继承了周代的礼乐传统,对鲁地民风民俗都有着深刻影响。

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变迁,尤其是各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的融合,以及历史上无数次的移民运动,使齐鲁之地的民俗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从今天的风俗中可依稀看见往日的影子,但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包括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岁时节令、生产贸易、信仰禁忌、游艺竞技等许多方面,而且就齐鲁这一区域来说,不同的分区又有不同的习俗。所以本文只提及带有普遍性的习俗,而且只选取人生礼仪,岁时节令和民间禁忌三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