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论文题目/毕业年份/学位)
建筑评论与媒体
1.蒋妙菲:“中国建筑杂志发展的回顾与探新”,2005(硕士)
2.秦蕾: “节点窗口”从展览透视当代中国建筑与艺术”,2004(硕士)
3.吴小康: “西班牙建筑杂志Arquitectura Viva的发展研究(1985-2011)”,2012(硕士)
4.蒋天翌: “媒体事件中的建筑批评传播研究: 以OMA央视总部大楼事件为例”,2014(硕士)
5.金丽华: “媒体事件中建筑批评传播研究: 以中国国家大剧院为例”,2014(硕士)
6.杨铖: “建筑批评在建筑双年展中的产生和传播研究: 以2011成都双年展国际建筑展为例”,2014(硕士)
7.苏杭: “建筑批评在中国建筑传媒奖中的产生和传播”,2015(硕士)
8.李迅: “当代城市记录对建筑学的批评和探索: 以《东京制造》和《一点儿北京》为例”,2016(硕士)
9.杨宇:“冲突与平衡: 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建筑设计微信公众号”,2017(硕士)
当代西方建筑体验与解读
1.朱广宇: “永恒的追求: 马里奥·博塔建筑思想及设计作品研究”,1999(硕士)
2.刘江: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思想及其实践”,2002(硕士)
3.胡蓉: “美国购物中心的特征和发展以及对我们的启示”,2002(硕士)
4.赵力: “德国波茨坦广场建筑始末: 解析新城市中心的设计”,2003(硕士)
5.张晓晖: “追踪建筑表皮设计”,2003(硕士)
6.郭丹丹: “Swiss-box: 瑞士当代极少主义建筑探析”,2004(硕士)
7.董晓霞: “包豪斯风格的延续: 解读德国示范性小区‘Neues Bauen am Horn’”,2007(硕士)
8.胡沂佳: “从场地到场所: 柏林战后三个城市纪念性空间研究”,2008(硕士)
9.潘佳力: “以文脉重建秩序:‘评判性重建’理念在柏林弗雷德里希城区的实现”,2009(硕士)
10.周泽渥:“曼西亚和图侬建筑事务所的作品与思想”,2011.3(硕士)
11.陈海霞: “‘空间共享’在柏林共同住宅中的文化理解与实践”,2015(硕士)
12.刘临君: “当代日本博物馆内部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以公共性设计为视角”,2016(硕士)
13.史艺林:“阿尔瓦罗·西扎在亚洲建筑设计的探索”,2017(硕士)
14.杨晅冰: “理性的超现实主义诗学—通过“诗意的物体”媒介文本解读探讨柯布西耶的建筑艺术理念及其当代价值”,2019(硕士)
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及实践研究
1.蔡晓丰: “当代中国实验建筑初探”,2001(硕士)
2.朱金良: “中国当代新乡土建筑创作实践研究”,2006(硕士)
3.蔡瑜: “中国当代建筑集群设计现象研究”,2006(硕士)
4.曹宁毅: “运河的变迁: 论扬州古运河的功能变迁与综合开发”,2006(硕士)
5.戴瑞峰: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核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及其控制研究”,2006(硕士)
6.李书音: “建筑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建筑系馆研究”,2007(硕士)
7.董奇昱: “郑州市城东新区发展研究”,2007(硕士)
8.朱丽荣: “剖面建筑研究”,2008(硕士)
9.郭红霞:“ 建筑与当代艺术的越界: 解读金华建筑艺术公园”,2009(硕士)(www.xing528.com)
10.宋正正: “解读刘家琨“处理现实”的建筑策略”,2009(硕士)
11.王斌: “城市边缘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10(硕士)
12.高涛:“从汉中滨江区域城市发展研究看城市特色塑造”,2011(硕士)
13.赵启博: “第六、第七届‘远东建筑奖’台湾-上海两地获奖作品比较与分析”,2012(硕士)
14.潘志浩: “传统街区更新的现代性解读: 以无锡古运河清名桥地区为例”,2012(硕士)
15.董艺: “设计与市场的博弈.中国当代民营建筑设计机构的职业化发展研究(1993-2011)”,2012(博士)
16.马娱: “艺术家聚落的空间生产方式研究: 以蓝顶艺术家聚落为例”,2013(硕士)
17.王轶群: “从传统乡村聚落到当代‘超级村庄’—傅山村形态特征与演化机制研究(1984-2014)”, 2015(硕士)
18.贾婷婷: “解读罗东文化工场: 黄声远的‘在地’设计策略研究”,2016(硕士)
19.谷兰青: “无界建筑: 大设计视角下中国当代建筑师的‘跨界’实践”,2017(硕士)
20.邓小骅: “继承,转变与重构 中国第四代建筑师典型群体研究”,2016(博士)
21.董晓霞: “建构话语在当代的延伸”,2016(博士)
22.杜鹏: “新城市主义中国实践的反思与自主治理路径的选择”,2018(博士)
23.施梦婷: “杭州良渚文化村住区的使用后评价(POE)研究”,2018(硕士)
上海当代城市及建筑研究
1.章迎庆: “从西方极少主义思潮看上海当代建筑形态”,2001(硕士)
2.刘凌: “上海新城市空间”,2003(硕士)
3.胡招展: “苏州河两岸产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初探”,2004(硕士)
4.王昕: “上海新建筑观察”,2005(硕士)
5.徐驰: “‘同济风格’研究”,2005(硕士)
6.鲁艳霞: “上海当代优秀年轻建筑师研究”,2005(硕士)
7.彭赞:“以松江,安亭为例研究上海边缘城市的空间需求”,2006(硕士)
8.段巍: “青浦当代建筑实践研究”,2007(硕士)
9.宋丹峰: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初探: 以六个产业建筑群旧改为例”,2007(硕士)
10.王涛: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城市地标系统与城市意向研究”,2007(硕士)
11.董艺: “历史街区中新建筑实践策略初探: 以上海市衡山路12 号精品酒店概念设计为例”,2008(硕士)
12.郭磊: “城市中心区高架下剩余空间利用研究: 以上海为例”,2008(硕士)
13.王佳: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研究”,2010(硕士)
14.宋吴琼: “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以上海“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为例”,2011(硕士)
15.陈丽: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历史研究(1952-1978)”,2012(硕士)
16.蒋兰兰: “从建筑城市性角度解读嘉定四栋新建筑”,2013(硕士)
17.Alice Pontiggia(Italy): “A Ttypomorphological Study of Shanghai’s Housing Urban Block and a New Proposal for it”,2015(双学位硕士)
18.赵晓芳: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新村的演变及再造策略研究: 以上海同济新村为例”, 2016(博士)
19.张晓亮: “基于产城融合的上海开发区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策略研究”,2016(博士)
20.蒲昊旻: 基于空间分析工具的城市步行空间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上海虹口/杨浦区轨道交通站域为例”,2018(硕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