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对城市的研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早期宏大叙事的宣言,到如今细致入微的记录,城市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建筑学的重要补给之一。不可否认,随着对城市问题的探索,经济、政治、土地、文脉等因素“入侵”建筑学,这一方面使建筑师从现代主义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以此获得创作和参与城市的新契机,另一方面也使得建筑学逐渐沦为一种回应问题工具,并由此带来了丧失学科自治的危机。本文研究的案例在一定意义上对抗了逐渐沦为符号化、抽象化的当代建筑,将空间、行为以及二者间的丰富关系呈现出来,并努力地应用在实践之中。然而,面对着日益复杂的都市问题、层出不穷的记录方式、鼓励多学科交融的时代背景,当代城市记录在拓展建筑学边界的同时,是否能够顺利地迂回靠岸依然不得而知。此外,当代城市记录收获最多的是现象的发现,它或许可以为创作提供证据,但要完成理论的升华并以此来指导实践,还需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总结全文,当代城市记录以直击现象的方式,透过对物质空间的记录,自下而上地探索建筑与城市问题。建筑师从中获得了城市、建筑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更深刻的认识。它一方面指向了建筑学内部的批判(例如对已有建筑理论的对抗、建筑学科丰富性和物质性的归回);另一方面拓展了建筑学边界。最后,面对日益复杂的城市,引用《一点儿北京》中的观点进行总结:“对于城市的问题,我们不认为有完美的答案,重要的是观察,是怀疑,而不是一切一开始就规定好了。”
(本文由同济大学2016届硕士研究生李迅的学位论文《当代城市记录对建筑学的批评和探索—以〈东京制造〉和〈一点儿北京〉为例》(指导教师:支文军)改写而成)
注释
① 考现学是通过观察社会、身体和物质之间的联系来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特征。
② 陌生人理论出自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他在其著作《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Soziologie)中指出“在理论和实践中,陌生人比普通人享受更大的自由,陌生人可以不带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并给予客观和普遍的方式。他的行为也不受风俗、忠节和原有规范的限制。”
③“物件化”的表达是将建筑的细节略去,以“物件”的形式进行表达。它并非注重人在建筑中的行为,更多地反映了建筑作为都市功能载体的特征,及各载体之间的关系。
④ 在《东京制造》一书中,汪工坊认为建筑秩序由三种类型组成:类型(关于建筑和风土的关系)的秩序、使用方式的秩序和结构的秩序。
⑤《空间的生产》一书中,“空间的实践(spatial practice)”、“空间的再现(representations of space)”和“再现的空间(representational spaces)”构成了生产空间的三个概念要素。
⑥ 绘造社由青年建筑师李涵胡妍创立。
⑦ 英国建筑史学家乔纳森·希尔(Jonathan Hill)将建筑的使用者分为三类:消极的使用者(passive users)—对生活的空间持漠视态度的;反应的使用者(reactive users)—与建筑师一同参与设计来回应自身需求的;创造的使用者(creative users)—发现了建筑师意料之外的空间使用方式,并赋予空间新的意义。
[1] 鲁安东.反思城市观察.建筑学报,2012(08).
[2] 塚本由晴,黑田潤三,貝島桃代.东京制造.林建华,译.台北: 田园城市,2007.
[3] Atelier Bow-Wow.Atelier Bow-Wow: Behaviorology.New York: Rizzoli,2010.
[4] Atelier Bow-Wow,后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华,译.台北:田园城市,2012.
[5] 东京工业大学塚本由晴研究室.窗: 光与风与人的对话.黄碧君,译.台北: 脸谱出版,2011.(www.xing528.com)
[6] 金敏华.品味“固有标准”外的城市—评介《一点儿北京》.时代建筑,2014.
[7] Maki Fumihiko.Notes on Collective Form.JA,1994(04): 248-279.
[8] 李涵,胡妍.一点儿北京.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9]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 译.上海: 译林出版社,2006.
[10] 斯坦·艾伦.知不可绘而绘之—论标记符号.吴洪德 译.时代建筑,2015(02).
[11] 李涵.建筑师的知与绘.时代建筑,2015(02).
[12] 皮耶·维托里奥·奥雷利.图解之后.余佳浩 译.时代建筑,2015(03).
[13] 支文军、杨晅冰.“自由空间”: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观察.时代建筑,2018(05).
[14] 李凌燕,支文军.大众传媒中的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传播图景(1980年至今) .时代建筑,2014(05).
图片来源
图1、图2来自《东京制造》,图3、图4、图5来自《后泡沫城市的汪工坊》,图6来自《アトリエ·ワン.図解2 アトリエ·ワン》,图7来自《集群形态说明》,图8、图9来自《一点儿北京》
原文版权信息
李迅,支文军.从《东京制造》到《一点儿北京》:当代城市记录对建筑学的批判与探索.《建筑师》: 2019(6): 93-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7784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