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建筑师的思想观念变迁与范式转换

中国建筑师的思想观念变迁与范式转换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我们关注“20世纪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在社会转型期的探索,讨论这些建筑师的思想观念的变迁时,如何切入是重要的问题。建筑兼具科学与艺术的特征,范式之于建筑更多的是一种思考和理解的体系化视角,当下中国建筑中多种观念的矛盾与共存反映了范式转换的特点。小清新范式,是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范式,对加强中国现代文明共同体的认同性,将起到历史性的作用。

中国建筑师的思想观念变迁与范式转换

当我们关注“20世纪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在社会转型期的探索,讨论这些建筑师的思想观念的变迁时,如何切入是重要的问题。科学人文领域均有关于范式的讨论,促使我们考虑从范式变化的角度切入观察的可能性。在科学领域,以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的“范式理论”为代表,一般是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范式一词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以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52]艺术领域的范式讨论亦广泛而深入,范式的转换涉及艺术观念的深刻变化,所伴随的是评价标准与理论体系的变迁。

建筑兼具科学与艺术的特征,范式之于建筑更多的是一种思考和理解的体系化视角,当下中国建筑中多种观念的矛盾与共存反映了范式转换的特点。不同年代生建筑师群体因所受教育、生活环境和各自与外界交流的差异,表现出从设计观念、呈现形象到评判标准的多元化,显示出思考模式的不同。分析不同年代生建筑师从不同时间观念出发的各种思考与应对方式,以及他们是如何将对历史、传统、大众社会的感受折射在建筑的设计、批评与认同中的;对古典、文人的整一性追求,对乡土田园、本地的社区关怀,对娱乐、消费、科技的借助与反讽,构成当前范式的全部谱系,记录着转型期的历程。三个年代生建筑师的教育历程、生活环境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的建筑随之折射出对于当前时代乃至整个历史的不同认知,而这本身也是转型尚未完成的写照。从时间上着眼,表露为切割过去、现在与未来;反映在范式上则体现在确立经典、承接传统、映照当下、投射未来四种介入角度[53]。(www.xing528.com)

60后的共同风格趋向,表现为以现代性—创新性—中国性为价值顺位的中国式新现代主义,并由于60年代生建筑师特殊的文化器局和中国式现代化愿景,而进行了中庸、混血、乌托邦性、集体性、与合理性等进一步限定。60年代生建筑师的建筑创作展现出 “小清新”的范式特征,所谓小,意指消除宏大叙事,转向微单位的集体叙事;所谓清,是指合理性的形式表达,以及浅显易懂的透明性;所谓“新”,是指创新的现代形式取向。小清新范式,是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范式,对加强中国现代文明共同体的认同性,将起到历史性的作用。从文明的格局对60后建筑师群体的工作进行价值再评估,有可能发现前所未见的独特意义[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