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师特征观察与分析: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

建筑师特征观察与分析: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对建筑师群体的关注较为整体且系统,希望更多地从历史脉络中寻找这批建筑师的思想观念变迁的路径,以此来观察不同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特征,一些可关联的方面可以成为我们分析的切入点。这样的视角亦可进一步寻找和拓展,在这里我们尝试通过上述部分视角观察与分析“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群体,以期未必完整却深刻地体现这批建筑师的所思所想所为的特征。

建筑师特征观察与分析: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

对某类人的群体和个体的学术研究视角是多元的,如许纪霖对知识分子群体的研究有从思想层面出发的视角[7],对知识分子个体亦有从心态史角度切入的研究[8];王汎森研究傅斯年是将其放在整个时代思想、学术的脉络下,推崇的是一种以问题为取向的历史写作[9];谢泳对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的研究亦从问题出发,试图通过研究一个大学所关联的知识分子群体来梳理中国的自由知识分子传统,选择的视角包括群体的形成与衰落、学术传统、与现代大学教育的比较、学术个体、学术集团、学会等[10]。没有被叙述的历史不能算历史,査建英通过典型人物访谈来展现那个令人记忆深刻的20世纪80年代[11],而北岛和李陀则通过组织一次集体性的大型历史回顾,来有意地突出那个成长于70年代的知识分子群体[12]。凡此种种研究的取向与方法亦可参考。

此次对建筑师群体的关注较为整体且系统,希望更多地从历史脉络中寻找这批建筑师的思想观念变迁的路径,以此来观察不同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特征,一些可关联的方面可以成为我们分析的切入点。我们希望这种观察视角的选择是开放的,可以发展和演进的,反映在对三个年代生建筑师的视角选择上的不同层面的侧重性上。总体来讲,观察的视角可有这样几个大的方面,即,时代语境、从业生态、教育与成长经历、实践策略、思想变迁;这几个方面是有关联的,时代语境主要是指建筑师所要面对的社会文化的变迁环境,从业生态主要是指建筑师所需要面对的执业环境,这二者对建筑师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经历产生影响,上述几个层面构成建筑师的文化身份和职业身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建筑师的实践策略和思想变迁产生影响。我们的研究在这几个层面上选取一些可切入的点作为分析的视角,一些切入的点会涵盖上述多个层面。(www.xing528.com)

当我们将建筑师置于社会背景中时,建筑师的时代语境便可寻觅,亦可从一个侧面观察和理解其文化认同的某些特征;由于这批建筑师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经历在改革开放之后,所以,我们以改革开30多年来的社会环境剧变作为社会背景的观察方面;我们亦选择了文化精神史的角度来分析建筑师的文化身份和精神特质。受到社会变迁影响的从业生态对建筑师的执业历程影响巨大,从业生态可涵盖从建筑师的职业制度、建筑设计产业链到设计机构的市场化运作等等的复杂的层面,我们不仅选择了建筑师的职业化、设计机构的市场化等视角,还将建筑师置于社会空间生产的层面观察。由于这三个年代生建筑师接受专业教育是在中国建筑教育和执业体系重建与初步发展的时期,他们深受影响并在不同时期参与变革,以此可观察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来源,职业训练诉求下的建筑教育体系构筑、执业体系中的职业训练均可成为观察角度,我们亦选择了一些更为切片式的切入点,如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竞赛热来观察这批建筑师的知识架构与建筑师职业轨迹的关系,与前辈建筑师的承续关系等等。实践策略方面除关注建筑师的设计路径外,我们认为价值观是建筑师确立实践策略的立足点,一系列与文化价值观相关的视角成为切入点;不同年代思想领域的转型也直接影响建筑师的思想观念的变迁,从外来的影响到自我启蒙的变化,建筑师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社会价值与自我身份定义不断转换的立足点,观察建筑师的思想观念的变迁可从多重视角切入,如建筑师不同时期关注点变化特征、设计范式转换特点和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移植等等。这样的视角亦可进一步寻找和拓展,在这里我们尝试通过上述部分视角观察与分析“50/60/7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群体,以期未必完整却深刻地体现这批建筑师的所思所想所为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