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樟溪乡红糖工坊让我们看到如何升级传统产业作为村落的激活点[2]。建筑要融合这片土地的传统基因和发展密码,才能有机地植入乡村经济体系之中。建筑为原有产业的组织模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未来是否会以此方式为触媒,带动多种产业联动发展?
徐:樟溪乡兴村位于大木山茶园附近,至今保留着古法工艺制红糖的传统,已有上百年历史。由于业态活跃,农民经济收入良好,现有常住务农人口稳定,很多村民新建了三四层的楼房,对整个村庄传统风貌的破坏较大。与传统民居仍然保留大量夯土墙不同,兴村这样的水泥楼房和夯土墙民居并置的村庄,不具备评选传统村落的风貌条件,却保留活跃的传统业态和稳定人口,可能是更具真实生活内容的中国乡村[3]。
传统红糖工艺和业态作为兴村特色产业,传承了村庄内核的文化传统元素,但是原有的红糖家庭作坊,基本是由简陋的轻钢棚架搭建,卫生条件不好,也成为村里的火灾隐患。
针对兴村的建筑策略是,将现有的几家红糖家庭作坊整合,成立生产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加工,统一品牌销售;在离村庄一定距离的地方重新选址建设红糖工坊,消除村里火灾隐患,和村委办公村里老人赡养等功能合并,兼具红糖生产厂房、村民活动和文化展示功能,外来游客也可在此停留,体验田园诗意、村庄生活。
红糖工坊投入使用后,改善了传统小作坊脏、乱、差的生产条件,使传统红糖加工走向产业化加工的道路,带动相关产业;红糖价格从以前的8元一斤上涨到现在的25元一斤。非生产季节时,工坊也成了村庄的公共文化场所,已经举办多场木偶戏演出及体验传承活动,这也体现了拓展工坊功能作为剧场空间的设计意图。这样一个小型乡村工坊,既是基于传统工艺的新型乡村工业,也是农工贸文旅的综合体。
从红糖工坊开始,松阳县已经在不同村庄计划建设一系列的乡村工坊。目前在施工的三个工坊中,横樟村的油茶工坊是一个废弃传统工坊修缮改造,蔡宅村的豆腐工坊和山头村的米酒工坊都是新建工坊,根据各村特色产品,以集体经济模式集合家庭作坊,改善生产条件同时也提升产品品质:工坊的产品通过食品认证和冷藏技术,可以让山区的传统农家食品进入杭州超市销售,提升销量。
竹林剧场(www.xing528.com)
主创建筑师: 徐甜甜(DnA_ Design and Architecture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址: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横坑村
设计时间:2015.05
项目完成年份: 2015
业主:松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