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专业媒体与媒体人的使命:体验与评论

专业媒体与媒体人的使命:体验与评论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媒体和媒体人任重道远。与此同时,中国却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建筑和城市的天际线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速度。如此语境下,西方世界对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兴趣与重视也被大大激发。中国改革开放已历经40年,成就前所未有,但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筑师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境,中国建筑界也在这样的复杂处境中求索和挣扎。

专业媒体与媒体人的使命:体验与评论

专业媒体和媒体人任重道远。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角度,均急迫需要我们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进行梳理、研究和记录,就像李翔宁教授判断的那样,“深深地感到当代中国研究的这片富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在我们近几十年深入学习和研究西方的同时,对自身问题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并不尽如人意。我们对材料和事实的梳理不够完备,我们也还缺乏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深刻的批判视角”[34]

从外部世界看,整个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中国当代建筑在西方理论界中是处于“缺席”的状态,在西方林林总总关于世界当代建筑史的著作中,偌大的中国始终隐遁无形。与此同时,中国却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向前发展,建筑和城市的天际线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速度。如此语境下,西方世界对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兴趣与重视也被大大激发。

中国改革开放已历经40年,成就前所未有,但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筑师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境,中国建筑界也在这样的复杂处境中求索和挣扎。中外很多学者呼吁,中国大而复杂,要对中国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的评价就不能只按照西方的标准,而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的同时,以全球化的视野在世界建筑体系里为中国现当代建筑定位或给出坐标[35]

支文军

2019年8月

参考文献

[1],[35] 支文军.同济建筑学人: 支文军.世界建筑,2016(5): 37.

[2],[17],[20]-[24],[33] 支文军,徐千里.体验建筑: 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8] 李凌燕,支文军.纸质媒体影响下的当代中国建筑批评场域分析.世界建筑,2016(1): 45-50.

[9] 沈克宁.建筑现象学理论概述.王伯扬,主编.建筑师(7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91-112

[10] 沈克宁.建筑现象学.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 梁雪,赵春梅.斯蒂文·霍尔的建筑观及其作品分析.新建筑,2006(1): 102-105.

[12] 丁力扬.现象学和建筑学师承关系图解.时代建筑,2008(6): 14-23.

[13] 彭怒,支文军,戴春.现象学与建筑的对话.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www.xing528.com)

[14],[15] 梁雪,赵春梅.感知建筑—浅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斯蒂文·霍尔的理论探索与设计实践.建筑师,2006(8): 24-28.

[16] 肯特·C.布鲁姆,查尔斯·W·摩尔.身体记忆与建筑: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成朝晖,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18],[19] 王骏阳.建筑实践与理论反思.建筑学报,2014(3): 98-99.

[25] 徐千里,支文军.同济校园建筑评析.建筑学报.1999(4): 58-60.

[26 ]曾昭奋.给徐千里、支文军的信.新建筑,2000(2): 76.

[27] 曾昭奋.建筑论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8.

[28] 支文军.行走的观点(埃及).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9] 徐洁.行走的观点(伊斯坦布尔).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0] 支文军,徐洁.北欧建筑散记.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1] 罗小未,支文军.国际思维中的地域特征与地域特征中的国际化品质—时代建筑杂志20年的思考.时代建筑,2004(2): 28-33.

[32] 支文军.固本拓新: 时代建筑30年的思考.时代建筑.2014(6): 64-69.

[34] 李翔宁.(序)图绘当代中国// 童明.当代中国城市设计读本.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