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支护结构设计主要涉及的内容一般包含抗滑移稳定性计算、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墙身截面结构强度计算,以此来确定墙体的几何尺寸及对墙体材料强度的要求。具体设计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根据开挖深度要求和场地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经验和构造要求初步确定墙宽和嵌固深度;由稳定性验算和截面承载力验算确定墙宽、墙深及墙体强度;进行平面和竖向布置;细化施工要求及绘制施工图。
墙体主要受力有墙前被动侧水、土压力,墙后主动侧水、土压力,墙体底部抗滑移阻力,墙身自重等(图5-26),在上述作用下,进行抗滑移稳定性计算、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墙身截面结构强度计算。
图5-26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计算示意图
1.抗滑移稳定性计算
通过建立墙体水平方向的力平衡方程,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可以得到墙体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公式:
式中:Ksl——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其值不应小于1.2;
Eak、Epk——作用在水泥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标准值(kN/m);
G——水泥土墙的自重(kN/m);
um——水泥土墙底面上的水压力(kPa);
c、φ——水泥土墙底面下土层的黏聚力(kPa)、内摩擦角(°);
B——水泥土墙的底面宽度(m)。
当水泥土墙底面在地下水位以下,墙前墙后具有水头差时,近似按平均水位计算地下水浮力。水泥土墙底面上的水压力um为
式中:hwa——基坑外侧水泥土墙底处的水头高度(m);
hwp——基坑内侧水泥土墙底处的水头高度(m)。
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取um=0。
2.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以墙前墙趾为原点取矩,建立力矩平衡方程,可以得到墙体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式中:Kov——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其值不应小于1.3;(www.xing528.com)
aa——水泥土墙外侧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至墙趾的竖向距离(m);
ap——水泥土墙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至墙趾的竖向距离(m);
aG——水泥土墙自重与墙底水压力合力作用点至墙趾的水平距离(m)。
3.墙身结构强度计算
在抗滑移和抗倾覆计算中将水泥土墙体视作刚性体,实际上,墙体自身在不同截面处的拉、压应力及剪切应力可能超过水泥土强度。因此,在满足抗滑移和抗倾覆要求后,还需进行墙体正截面的抗拉、抗压及抗剪切计算。计算截面一般取基坑底面、主动与被动土压力相等处以及墙体截面突变处。
墙体截面抗压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墙体截面抗拉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墙体截面抗剪断承载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Mk,i——水泥土墙验算截面的弯矩设计值(kN·m/m);
B——验算截面处水泥土墙的宽度(m);
γcs——水泥土墙的重度(kN/m3);
z——验算截面至水泥土墙顶的垂直距离(m);
fcs——水泥土开挖龄期时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Eak,i,Epk,i——分别为验算截面以上的主动土压力标准值、被动土压力标准值(kN/m);
Gi——验算截面以上的墙体自重(kN/m);
μ——墙体材料的抗剪断系数,取μ=0.4~0.5。
在上述设计计算中,涉及到的关键计算参数有水泥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s以及水泥土的重度γcs。水泥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场地土质条件、水泥掺入比、水泥强度等级及施工工艺等,其强度可以通过试验获得,而水泥土的抗拉强度及抗剪强度测试要求较高,主要通过经验公式利用轴心抗压强度换算得到。同样,掺入水泥后形成的水泥土的重度主要与被加固土体性质、水泥掺入比及所用的水泥浆有关。大量试验表明,一般情况下,水泥的掺入对土体的天然重度影响不大,加固后形成的水泥土较被加固的天然土体重度增加1%~3%。除墙体截面抗压承载力计算外,上述计算中水泥土的重量增加对安全性提高均有利,因此,设计过程中可直接取土体的天然重度进行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