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繁华的东京街头,会再次注意到广告牌和自动贩卖机的色彩强烈度。几乎是原色泛滥的洪水,将相邻物体的色彩效果相互抵消了,完全看不到各自色彩的魅力。东京的街道林立着一座座巨大的混凝土建筑物和玻璃的摩天大楼,形成了无机的人工色彩环境。景观在其中不仅显得灰不溜秋,还呈现出原色的减法混色。相邻物体的配色如果是相辅相成的颜色,人们会从中感受到魅力,并被其透出的美所吸引,但如果配色毫无章法,就会呈现出预想不到的“杂色”情况。被色彩洪水淹没的日本城市环境,使用了许多颜色,结果反而不协调的时候更多,原因是颜色数目过多,并且没有统一出成为基调的环境色。
当我在旅途中遇到美丽的风景和街道时,会发现有贯穿整个景观的基础色调。以石材构造的灰色调为基调的巴黎和米兰,比这个稍暗、素雅调子的伦敦和布拉格等欧美城市,如果不下意识地看甚至都看不到色彩。整体融入到一个基调的色彩中,让人感到一种秩序感和统一感。德国的历史名城罗腾堡也是以灰色调为基调的城市。
色彩杂乱的街道和通过减法呈现出的美丽街道
不仅欧美,在日本独具魅力的城市,一定能发现贯穿其中,根植于地域特色和当地历史的统一色调。京都、金泽、萩市等城市的色调也绝不亚于欧美的城市。通过明确的开发理念规划新建的横滨、仙台等地的城市,之所以让人觉得美,原因之一便是有秩序感的色彩发挥了很大作用。基调来自当地的气候、风土所孕育出来的材料和色彩,作为真正接地气的颜色,与建筑和街道相互融合。另外,银座和横滨的街道相对秋叶原和涩谷,对色彩(信息)做了减法,让人感到秩序井然又具有连续性。(www.xing528.com)
从这些事例来看,整理色数的眼光也是不容忽视的角度。在日常生活中,对室内装饰、时尚色彩的讲究,绝不是什么特别的能力,而是为了配合个人的生活方式,考虑是以白色为基调,还是以自然的木质感为主题进行搭配,这难道不算讲究吗。这些例子,如果仔细推敲,会发现他们在构思搭配的同时就限定了色彩的范围,不仅缩小了目标范围,还是一种近似做减法的构思方式。
根据使用色彩的空间和物品的功能,以及需要使用的实际面积,自然而然地就定好了可使用色彩的范围。也就是说,将恰当的色彩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以此为基础便能设定出基调来。对色彩进行整理时,根据整体和局部、秩序和变化、基调和重点等关系,如果不用先减去不协调颜色的方式进行整理,就不能设计出有魅力的色彩效果。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尝试,练习从众多的颜色中,选出一种适合该场景的颜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