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朔城历史:唐代国家一级文物,铜菩萨像和绞胎瓷枕的发现

朔城历史:唐代国家一级文物,铜菩萨像和绞胎瓷枕的发现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墓志现存放于朔城区崇福寺文管所。其中有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铜菩萨像和绞胎瓷枕等。铜菩萨像1991年在朔城区北关预制厂出土,经考证为唐代制,属国家一级文物,朔城区崇福寺文管所收藏。绞胎瓷枕1993年在朔州火车西站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藏,为国家一级文物。该物制作精巧,甚为罕见。

朔城历史:唐代国家一级文物,铜菩萨像和绞胎瓷枕的发现

建筑和遗址 唐代,由于朔州地区处于边塞重地,古城堡、遗址较多。又由于朔州地区宗教的兴盛,尤其是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推动了佛教建筑的发展,故有众多的城堡和寺庙建筑。

唐马邑县址 《元和郡县志》载,朔州马邑县“本隋善阳县地,开元五年(717),分善阳县,于州东三十里大同军城内置马邑县。建中年间,河中节度使马燧权移州于马邑县焉。”此为唐马邑城之旧址。故治在今朔城区西影寺村东。

鄂国公尉迟恭故宅 宋郑樵《通志》云:“朔州城南石碣峪有鄂国公宅,旧址尚存。”清《朔州志》云:“在州西北九十里上无忌村(今平鲁区下木角村)北,有石窑三孔,相传为鄂国公旧居。”今下木角村尚存有清刻“唐鄂国公尉迟敬德故里”碑。

崇福寺 据清《朔州志》载,今朔城区东大街北侧之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王继声《朔县崇福寺记》载:崇福寺,唐称大寺庙,其时,有三宝殿至山门之建筑。

清平寺 据民众口碑相传,朔城区西有唐代所建的清平寺,寺院有僧侣百人,香火很盛。后因寺僧常常暗掠妇女到寺内奸宿,被官府查抄,寺亦废毁。清雍正《朔州志·古迹》载:“清平寺在州古城西,唐初建。遗址微存。”最近有人从清平寺遗址中发掘出唐建清平寺佛教碑两块,一为八面棱柱状,题额“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记”,下有全部经文;一为六面柱体,每龛内刻有一佛像,形象各异,每佛均置于莲花座上。由此可见,唐时朔州地区佛教很盛行。

墓 葬 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的资料介绍,随着平朔露天煤矿和市区的建设,近20年来,在朔州市区共发掘清理隋唐时期的古墓80余座。隋唐墓多是砖墓,葬浅,早年多被盗,或塌陷,即使未盗的墓,随葬器物也较少。1993年,在朔州西火车站发掘了一座土洞墓,出土了一件完整的绞胎瓷枕,甚为罕见。中共朔州市委党校工地唐墓出土的瑞兽葡萄镜,市区曹沙会村唐墓出土的双鸾瑞兽纹镜,均是难得的精品。出土的其他器物还有铁镜、铁鐎斗、铁剪、陶壶、陶罐、陶盆、陶碗和开元通宝铜钱等。

除平朔露天矿生活区发现的一座墓道偏于墓室一侧的曲背刀形墓和朔州西火车站的一座土洞墓外,其他墓均为方形单室砖墓。墓底正面用砖砌有棺床,但多无棺,死者直接置于棺床上,这是一种区域性的葬法。骨架多是一二具,也有少数为三具。有的墓出土有方砖墓志或方石墓志。方砖墓志均以墨或朱砂书写,多脱落不清。有7方石质墓志,均为写刻,字迹清晰,是研究地方史的重要资料。所有发掘资料,有待于整理研究。

现今所知,唐代有关朔州的主要墓葬如下。

尉迟敬德墓 据《新唐书·尉迟敬德传》称:尉迟敬德“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岁。高宗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1971年10月—1972年1月,昭陵陪葬墓“敬德冢”由昭陵文管所进行了发掘清理。此墓虽曾被盗,但墓中尚有尉迟敬德墓志与其妻苏氏墓志。尉迟敬德墓志现藏西安碑林,苏氏墓志现藏昭陵文管所。

李克用墓 《旧五代史·武皇纪》称:“天祐五年正月戊子朔,武皇疾革。辛卯,崩于晋阳,年五十三。遣令薄葬,发丧后二十七日除服。庄宗即位,追谥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在雁门”。

1989年,考古工作者于代县七里营发掘清理李克用墓。发掘出的墓志现藏代县博物馆

麴夫人墓 1984年,朔县石油公司处的唐墓,出土有48×48厘米《麴夫人墓志》。年代为唐圣历二年(699)。志文中有武则天时新创字13个。现存山西省平朔考古队。(www.xing528.com)

杨庭芳墓 20世纪50年代,在朔县下西关发现一座唐墓,墓中有《唐故处士武部常选上柱国杨(庭芳)君墓志铭并序》,长44厘米,宽44厘米。年代为唐天宝三年(744)。墓志现存放于朔城区崇福寺。

李行满墓 1993年,朔州西火车站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墓,墓中有《唐上柱国李君墓石铭并序》。由志文中可知,墓主人是唐故上柱国李行满。其父李文举,传家积庆,寿119岁。墓志现存放于朔城区崇福寺文管所。

华廓墓 1987年,大运高速公路朔城区段发现一座唐墓,内有墓志。由志文可知,墓主人是唐故上柱国华廓。墓志现存于朔城区崇福寺。年代为唐天宝四年(745)。

丰王李祁墓 据清《朔州志》载:“丰王古墓,在西北二十里黑垛山上。《通考》云,唐昭宗第三子,名祁,天祐元年封丰王,薨葬于此。墓前有石砌神道,周围有壕堑遗迹”。

珍贵文物 有关朔州历史文化或由朔州地区直接出土的唐代的文物甚多,诸如:石碑、墓志铭、铜镜、铜钱、铜像、铁镜、瓷枕、瓷瓶、铁鐎斗、铁剪、陶壶、陶罐、陶盆、陶碗等。其中有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铜菩萨像和绞胎瓷枕等。

铜菩萨像 1991年在朔城区北关预制厂出土,经考证为唐代制,属国家一级文物,朔城区崇福寺文管所收藏。该像通高31.5厘米,铜质,鎏金,背光作桃形,镂空为忍冬纹。束腰八角须弥座,上饰仰莲。菩萨面部丰满,神态安详,高肉髻,结跏跌坐于莲座上,右手作无畏印,左手作施予印。

绞胎瓷枕 1993年在朔州火车西站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藏,为国家一级文物。经考证为唐代绞胎瓷枕。该瓷枕长13.2厘米,宽8厘米,高7厘米。长方形,枕面微凹,施鳝鱼黄釉,底露胎。

由于棕白两种颜料的拌胎作用,通体呈现层次不同的木纹,给人以云雾缭绕之感。该物制作精巧,甚为罕见。

铜佛像 唐代制,通高16.8厘米,1991年在朔城区北关予制厂出土,崇福寺文管所藏。铜质,鎏金。背光作镂空桃形,佛座方形,位于须弥山上;佛面部丰满,螺髻,右手施无畏印,结跏趺坐于方台之上。该像小巧玲珑,精美无比,大有北朝时期造像遗风。

双鸾瑞兽云纹铜镜 唐代制,直径18.4厘米,1993年在朔城区曹沙会村出土,平朔考古队藏。八出葵花形,器表呈银白色,圆钮,钮左右两侧为双鸾对舞;钮上置祥云一朵,钮下为飞驰的天马。镜缘饰折枝花、流云、飞蝶等。

瑞兽葡萄镜 唐代制,直径13.7厘米,1993年在朔州市委党校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队藏。圆形,伏兽钮,尖缘,器面呈银白色。镜边缘饰流云纹一周。内区饰孔雀瑞兽葡萄纹,外区在葡萄纹之间,配饰禽鸟,整个镜面饱满有序,充满活泼的生气,加之该镜完好如新,实为难得的唐镜珍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