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朔城历史:十万突厥人安置在塞下的壮举

朔城历史:十万突厥人安置在塞下的壮举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唐俘获的10余万人口,另外还有许多北族部落南下归降。这些入居塞下的突厥人及其旧部,有的仍从事牧业,有的则习农。原来安置在河曲六州的大部分突厥人迁到黄河北岸的河套、土默川平原。

朔城历史:十万突厥人安置在塞下的壮举

突厥汗国灭亡后,唐俘获的10余万人口,另外还有许多北族部落南下归降。这些人口如何安置,成为唐朝一个大难题。当时有大臣主张把他们全部迁徙到河南兖、豫之地,使其习耕种;也有人主张将其放归大漠。但中书令温彦博主张仿汉建武处置匈奴故事,将其分置塞下,以实空虚之地。唐太宗听从了温彦博的意见,将突厥降众分处于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市)北部的边境之地。突利之众居东,颉利被俘之众10余万被分散安置于丰、胜、灵、夏、朔、代之间,称河曲六胡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之。这些入居塞下的突厥人及其旧部,有的仍从事牧业,有的则习农。比如代州都督张俭劝谕被安置在代州的思结部落的民众“营田”。习农的北族人民逐步被汉族农耕文化所同化。

贞观四年(630)平定突厥后,唐太宗让李勣留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以晋王李治遥领大都督,长史是实际的并州最高长官),史称李勣在并州治事16年,“令行禁止,民夷怀服”,唐太宗曾感慨地说:“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惟置李世勣(即李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可见,山西北部边陲的安定,并州长史李勣功不可没。(www.xing528.com)

贞观十三年(639),发生突利可汗弟结社率袭击唐太宗行营的突发事件,朝中许多大臣重提在塞内安置突厥人不妥的意见,唐太宗就下令封突厥贵族李思摩为俟利苾可汗,率原安置在塞内诸州的突厥人及诸胡3万渡河北上出塞,在漠南安置,建牙帐于故定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使其“世作藩屏,长堡边塞”,并赐令薛延陀(铁勒诸部之一,后诸部大多属于薛延陀)守碛北(漠北),不得南扰。原来安置在河曲六州的大部分突厥人迁到黄河北岸的河套、土默川平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