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从618年李渊称帝建唐定都长安始,至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后梁止,其有290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国的国势既强大,又繁荣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到了唐朝末年,由于政治混乱,战争频繁,向前发展的国势,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下令改郡为州,由此确立了唐初州、县二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但各降附和被灭政权所设州县并未变动,致使唐初的州、县大大超过隋开皇时所设的州、县和大业时所设的郡、县。唐太宗继位后,立即着手整治混乱的地方行政区划。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因“民少吏多,思革其弊”,下令全国大规模地并省州县。并令依山川形势,分天下为10道。河东道的名称由此出现,其所指大致为今山西地区。
在唐朝前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道是一种巡察区,中央的御史台不时派遣一些朝官担任观风俗使、黜陟使、按察使、采访使等,到各道去检查吏治,观采民情。直至唐玄宗二十一年(733),道逐渐成为行政单位。
唐朝河东采访使的辖域,为2府、19州、110个县。其中与今朔州有关的有代州、朔州、云州。
代州(雁门郡)。隋为雁门郡。唐改为代州。武德元年(618)置总管府,后改都督府,督代、忻、蔚、朔、灵5州。旧领雁门、繁峙、崞、五台4县。证圣元年(695)分五台、崞县地置武延县。天宝时,民户21280,人口100350。州治雁门(今代县)。(www.xing528.com)
朔州(马邑郡)。武德四年(621),唐置朔州,治善阳县,领善阳、常宁(改开阳为常宁)2县,不久又省常宁。玄宗天宝元年(742),改为马邑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朔州。领1县时,民户1257,人口4913。开元五年(717),于大同军城分善阳县地置马邑县。开元十一年(723),罢大武军,以大同军(今朔城区西影寺村东)为太原以北节度使,领太原、辽、石、岚、汾、代、忻、朔、蔚、云10州。
云州(云中郡)。武德六年(623),于隋马邑郡云内县(今大同市口泉镇附近)恒安镇置北恒州(今大同市),七年(624)废。贞观十四年(640),自定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移云州及定襄于北恒州。
当时,在朔城区东30里置有大同军(唐贞观初置,后易名大武军、神武军、平狄军,后又改为大同军。故治在今朔城区西影寺村东。乾符三年,即公元876年,移治云中,在今大同西北30里。辽重熙年间废大同军)。
安史之乱后,原来设置在边疆的节度使、经略使、守捉使又遍设于内地,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致使道的设置名存实亡。河东道设过6个节度使,其中河东节度使,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领太原府及石、岚、汾、代、忻、沁、朔、蔚、云10州;大同军,又称雁门节度使,驻云州(今山西大同市),领云、朔(本治善阳,建中年间,节度使马燧徙治马邑,后复故治)、蔚3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