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恒肆大地震对朔城历史的影响

恒肆大地震对朔城历史的影响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日,恒、肆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地震范围较大,涉及今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等省区。宣武帝于震后3日颁诏自谴并宣布救灾措施。延昌二年“冬十月,诏以恒、肆地震,民多死伤,蠲两河一年租赋。”此次地震,使朔州地区原来的繁荣景象不复存在了。1992年,山西省地震局的专家们测定,此次地震,从朔州朔城区到今山西浑源界裂开了长长的深沟。

恒肆大地震对朔城历史的影响

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日(512年5月21日),恒(今山西大同市)、肆(今山西忻州市)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魏书·灵征志》载:“延昌元年四月庚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恒州之繁畤(今应县)、桑乾(今朔城区西影寺东)、灵丘(今山西灵丘县);肆州之秀容(今山西岚县南)、雁门(今山西代县)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据新《山西通志·地震志》载,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在原平—代县间,北纬38.9°,东经112.8°,震中裂度为10度,震级为7.5级。地震范围较大,涉及今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等省区。

武帝于震后3日(四月二十三日)颁诏自谴并宣布救灾措施。《魏书·世宗纪》载:“可遣太医、折伤医,并给所须之药,就治之。”“大赦、改年,诏立理诉殿、申诉车,以尽冤穷之理。”五月,“诏天下有粟之家,供年之外,悉贷饥民。”六月,“诏出太仓粟五十万石,以赈京师及州郡饥民。”“严勒诸州,量民资产,明加检校,以救艰弊。”延昌二年“冬十月,诏以恒、肆地震,民多死伤,蠲两河一年租赋。”“十有二月……诏以恒、肆地震,民多离灾,其有课丁没尽、老幼单辛、家无受复者,各赐廪以接来稔。”(www.xing528.com)

此次地震,使朔州地区原来的繁荣景象不复存在了。原先所建之新平城(今怀仁县日中城)、繁畤宫(今应县张寨村北)、去留城(今怀仁县马辛庄乡)、南宫(今朔城区西影寺村东)等大型建筑均成为废墟。河道为之改流,《水经注·水》在记叙桑乾水(即今桑干河)的源头地段时提到:“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下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桑乾水自源东南流右会马邑川水……其水东注桑乾水。桑乾水又东南流,水南有故城,东北临河……桑乾水又东左合武州塞水……又东右合枝津,枝津上承桑乾河,东南流经桑乾郡北,大魏因水以立郡受厥通焉。”据此,桑乾水在右会马邑川水(即今之恢河)以前,水侧是没有古城的。但是,这段记载问题很多。正如清代学者熊会贞在《水经注疏》中指出的,在右会马邑川水后,“桑乾水又东南流”是“多与今水道不合”的,因为“今水东北流”。1992年,山西省地震局的专家们测定,此次地震,从朔州朔城区到今山西浑源界裂开了长长的深沟。他们在朔州应县马兰庄直到镇子梁,还找到了这条深沟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