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拓跋氏,原是北方游牧部族,过着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随着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受汉族社会制度的影响,民族部落制很快向国家和阶级社会转化。
早在什翼犍繁畤即位后,已经开始有俘虏生口的记载。据《魏书·序记》称:公元363年,什翼犍讨高车,大破之。获生口,马牛羊百余万头。公元367年,征刘卫辰,“收其部落而还”,“俘获生口及马牛羊数十万头。”生口,就是奴隶,他们是人,但是和马牛羊放在一起,按头数计算了。对外的战争胜利,更刺激起奴隶制的发展。仿照晋朝,置百官,掌众职。
在拓跋珪复国以后,文献记载中关于拓跋族掠夺奴隶的现象,就显著地增加起来。他们把俘虏的奴隶,国主保有大部分,一部分赐给从征将帅和留守的人员。无论从征还是留守的部落大人和扈从们,通过掳掠和赐与都占有奴隶而成为奴隶主。拓跋族贵族奴隶主,各设有“典师”来管理他们的奴隶。《魏书·官氏志》载:“诏始赐王公侯子国臣吏,大郡王二百人,次郡王、上郡公百人,次郡公五十人,侯二十五人,子十二人。皆立典师,职比家丞,总统群隶”。由此可知,随着征服的胜利,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拓跋氏旧的氏族部落联盟组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国主的权力渐而扩大和强化,原来的氏族制的机关逐渐转化为国家权力机关。原为氏族部落联盟军事领袖的拓跋珪和一班氏族贵族也转化成为奴隶主国家的国王和贵族阶级了。(www.xing528.com)
拓跋珪击破后燕的战争中,曾迁徙今河北一带的人民到京师(大同)附近和今朔州地区从事农业,当时是按人口“计口授田”的。拓跋嗣时期也有过一次“计口授田”。《魏书·太宗纪》载:“永兴五年(413)七月,奚斤等破越勒倍尼部落于跋那山西,获马五万匹,牛二十万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屯田,可能是集体农庄形式的,计口授田则是个体农户了。这些被迁徙的人口,已和奴隶有别,他们被称作“新民”,而且还保留着他们的家庭组织,加以是计口授田的,其身份已接近农奴了。
到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和“汉化改制”后,拓跋氏族已和汉族融合为一体,完全接受了汉族的封建剥削制度。拓跋氏也就完全封建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