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邑划归京畿后的建设成果

马邑划归京畿后的建设成果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定都平城后,大规模地开展各项建设,很快使京都和京畿地区,成为北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太武帝时,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所以说,内长城是北魏时修建,并形成规模的。在经济建设方面,道武帝离散诸部,息众课农,使各部落分土定居,不许迁徙,各部君长大人和部民皆为编户,由政府派人领押监督。而拓跋本部始终没有离散,他们是军队的主力和息众课农的监督管理者。

马邑划归京畿后的建设成果

北魏从天兴元年(398),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平城(今大同),到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北魏王朝以平城为国都96年,历经六帝七世,将近一个世纪。

北魏定都平城后,大规模地开展各项建设,很快使京都和京畿地区,成为北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军事建设方面,一是继续用兵,伐高车,破侯莫陈悦部,战姚兴,抚柔然。太武帝时,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二是大筑长城,积极防御。泰常八年(423),筑长城2000余里,自赤城西至五原,备置戍卒,以备柔然,保卫平城。为拱卫京都,太武帝还构筑军事防线,从平城北、阴山南,自西而东设置了沃野、怀朔等六个军事重镇。太平真君七年(446)六月,“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东起上谷,西至于河(黄河),广袤皆千里。”即现在的北京居庸关,向南至灵丘,再向西经平型、北楼、雁门、宁武、偏关而达河曲县,环绕平城西、南两面。所以说,内长城是北魏时修建,并形成规模的。

经济建设方面,道武帝离散诸部,息众课农,使各部落分土定居,不许迁徙,各部君长大人和部民皆为编户,由政府派人领押监督。他曾三次大规模的离散诸部,一次比一次深入。所谓诸部,即拓跋部以外的异族部落,道武帝在繁畤(今应县张寨村北)“更选屯卫”,就是将这些异族部落离散到以桑干盆地为中心的畿内。个别不能离散的部落则只占异族部落的少数。如东胡族尔朱氏受封北秀容(今朔城区)方圆300里地区后,主要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到孝文帝时竟达到“牛羊驼马,色别为群,无法计数”的程度,还供给朝廷马匹、粮草,以资军需。而拓跋本部始终没有离散,他们是军队的主力和息众课农的监督管理者。至于从原汉族地区掳掠来的“新民”,也是在畿甸中“计口授田”,使其从事农业生产。畿内之民设八部大人进行管理,“八部”即东、西、南、北四方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维。这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促使部落游牧组织分解,加速部落内的阶级分化,推动生产力发展,构筑了北魏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在文化教育方面,北魏统治者于平城东办太学,有太学生三千人。又诏令州郡搜集图书,悉送平城,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后来使博士儒生比众经文字,义类相从,凡四万余字,号曰“众文经”。天兴四年(401),道武帝亲祭先圣周公,先师孔子,就表明他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汉族式政治文明的国家。(www.xing528.com)

关于“南宫”的地址问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在山阴县山阴城北、桑干河南。《山西通志》卷二十八:山阴县,“后魏天赐三年,复于今县北建南宫,筑外城,后置桑干郡”。二是近年来,通过考古,张畅耕在《朔县辽枕芳园栖灵寺碑考》载:“桑干水应出自桑干县。桑干县是桑干郡的治所,其故城位置,在“洪源七轮”即今神头诸泉之东南,今栖灵寺遗址西侧的古城恰当其位。并说:“这一古城从北魏至辽、金一直在使用”。不过,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南宫”和桑干郡治所是一个地方。

二是在原秦汉时期的楼烦县,建设楼烦宫。据考古学界认定,秦汉时之楼烦县和北魏时之楼烦宫在今朔城区南梵王寺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