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始三年(398),魏主拓跋珪称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在平城所设之州称司州,由司隶校尉管辖,统辖京城周围郡县,前后共领7郡14县。其京畿范围东至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及善无(今右玉县右卫镇),南至阴馆(今朔城区夏关城),北尽参合(今山西阳高县西)。平城既是都城,又设司州、平城县,有三级行政机构。朔境地属京畿(京郊),为北魏王朝的腹心之地。
其时,司州所领7郡14县与朔城区相关者:
桑干郡。该郡不见于《魏书·地形志》,但在孝文帝时桑干郡已见记载。关于桑干郡治所,一说在今山阴县山阴城北,一据考古资料证实在今朔城区西影寺村东。只领桑干1县。
平齐郡,郡治平齐。初治大同西北15公里,皇兴三年(469)移治阴馆故城之西。领怀宁(今朔城区东南)、归安(今朔城区南)2县。(www.xing528.com)
梁郡,治今朔州市朔城区北10公里,为梁郡公封地,不辖县。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平城改为恒州,原司州所辖郡县,归恒州所辖。在平城又设代郡。
北魏末年,战乱频仍,天下混乱,给各级政区的管理和设置造成严重的干扰。州、郡、县数目大大超过两汉。究其原因,有侨置州、郡、县之故,然更主要的是出于政区析置的泛滥。时有人讽刺这种状况说:“十室之邑,亦立州名;三家之村,虚张郡号。”其时,恒州在孝昌中(525—527)没于战乱,东魏天平二年(535),除繁畤郡与繁畤县寄治今原平市南板市村,崞山县治今原平市崞阳镇外,其余郡县均寄治秀容郡城(今岚县城南1公里古城村)。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之朔州,寄治并州,领5郡13县。此5郡13县大多寄治今寿阳县境。如神武郡,寄治今寿阳北,辖尖山(治今山西寿阳尖山村)、殊颓(寄治不详)2县。广宁郡,寄治于今寿阳县西。太平郡,寄治今寿阳县太平村,辖太平、太清、永宁3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