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5世纪,相当于中国春秋晚期所创。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的具体年代,一般以西汉末年丝绸之路开通后传入中国为始。
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兴起于东汉,发展于北魏,鼎盛于隋唐,绵延至今。佛教传入朔州地区,始自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后赵的创建者石勒,在信仰上几乎是个空白,佛教首先受到青睐。佛学大师佛图澄是在北方传教布道的第一个高僧,他是西域人,他一到赵国就受到石勒的推重。石勒每有征伐之事,必访于佛图澄,佛图澄也就参与了石氏的军政。石勒死后,其继承者石虎对佛图澄敬重有加。佛图澄取得石氏信任后,便大张旗鼓地在北方布道传教。后赵百姓有乐事佛者,对布道传教者特别敬重与信仰。于是,佛教很快深入社会、深入民间,不久今山西和河北地区成了北方佛教传播的中心。后赵所辖的平城(今大同市)、陶(今山阴县故驿古城)、繁畤(今应县东)、马邑(今朔城区老城)等,庶民百姓多有信教者。
继佛图澄之后,在北方传教的代表人物是佛图澄的大弟子释道安。后赵大乱后,道安外出逃难,曾在雁门飞虎山(今浑源县西南)隐居,继而在恒山建寺传教。他继承了佛图澄的事业,为弘扬佛教培养了大批僧众,其僧徒遍布黄河流域和大江南北。(www.xing528.com)
释道安最有名的弟子是雁门楼烦人释慧远(其祖籍是今朔城区梵王寺村)。慧远在21岁时,闻听道安在恒山建寺传教,便携其弟慧持前往参见。听了道安讲解的《般若经》后,兄弟二人皆“豁然而悟”,一同拜道安为师,出家为僧。其时道安之弟子甚众,英秀之徒亦不少,但均比不上慧远、慧持兄弟。慧远在24岁时,始讲《般若经》。慧远援引《庄子》之义作类比来解释人们难以理解的《实相义》,听众很容易明白了。道安得知,便允许慧远不废俗书,可以引用佛典以外的书籍来比附说明佛理。自此之后,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今山西、河北一带,佛教事业更加发展起来。道安常赞叹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把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希望和大任寄托在慧远身上。慧远果然不负所望,后来,佛教史上称佛图澄、释道安、鸠摩罗什与慧远4位僧人为佛教之泰山北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