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朔城历史:稀世出土文物-宋子三孔布币和铭文铍

朔城历史:稀世出土文物-宋子三孔布币和铭文铍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迄今,在国内保存在文物部门和私人手中的,也仅数十枚。1983年,在今朔城区的一座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枚仅见的“宋子”三孔布币。三孔布币大型者背文为一两,小型的背文为十二朱,即半两重。它的出土,为研究三晋三孔布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一柄为春平侯铍,长32厘米,铍身阴刻有篆字铭文19字;另一柄为戈邑相铍,长30厘米,铍身阴刻有篆字铭文18字。这两柄铍可能出土于今朔城区赵家口和大平易一带。为国家一级文物。

朔城历史:稀世出土文物-宋子三孔布币和铭文铍

“四山纹”铜镜 1989年在中共朔州市委工地上出土了一件战国时的“四山纹”铜镜,直径8.3厘米,圆形,体薄,三弦纽,方形纽座素尖缘。四个宽体“山”字与纽座四角对应,底纹为细腻的云雷纹和叶纹。现藏于朔州市朔城区崇福寺文管所。

战国“宋子”三孔布币 三孔布币是战国时期三晋布币中最稀少的一种,其实物多湮没无迹。迄今,在国内保存在文物部门和私人手中的,也仅数十枚。1983年,在今朔城区的一座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枚仅见的“宋子”三孔布币。为圆首、圆肩、圆裆、圆足。长5.5厘米,重6.8克,首与双足各有一圆穿孔。面文篆“宋子”,背文篆“十二朱”。制作规整精美,钱文清晰奇丽。虽遍体绿锈,仍不失原风貌。它的面世,为考古界和钱币界所珍视。为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在故宫展出,次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1993年获中国钱币学会金泉奖。

布币面文,一般是铸造币产地地名,“宋子”亦不例外。《历代疆域表》中说,巨鹿郡在战国时属赵,西汉时期郡治亦在宋子县,地望在今河北省赵县东北。王利器先生主编的《史记注译·刺客列传》中注释“宋子”称:“邑名,在今河北省赵县北。”可知,宋子为铸造布币的地名,指战国时期宋子县。“朱”即铢字省,是记重单位。战国时,一两为二十四铢。三孔布币大型者背文为一两,小型的背文为十二朱,即半两重。三孔布一两与十二铢的记重,为后来的半两和五铢圆钱起了先导作用。钱币一般是当时流通使用,“宋子”三孔布币能保存至西汉随墓主人入葬,说明它是墓主人生前喜爱的物品。(www.xing528.com)

三孔布币流通范围小,铸造少,铸地仅在赵地,使用时间又不长。它的出土,为研究三晋三孔布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战国春平侯铜铍和戈邑相铜铍 1984年4月,朔县(今朔城区)政协副主席高士英从回收的废杂铜中发现两柄铜铍。一柄为春平侯铍,长32厘米,铍身阴刻有篆字铭文19字;另一柄为戈邑相铍,长30厘米,铍身阴刻有篆字铭文18字。这两柄铍可能出土于今朔城区赵家口和大平易一带。经考证,为战国时期之铍,是装在木柄上的武器。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朔城区崇福寺文管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