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称霸不久,后来又衰弱了。到了晋悼公时,任用了魏绛为新军佐,魏绛针对戎狄对晋的不断干扰,建议实施分化瓦解和安抚的“和戎”政策。悼公四年(前569),晋国北部山戎无终之君嘉父派孟乐使晋,代表诸戎请和,晋悼公以为戎狄如同禽兽,不仁不义,只能用武力消灭之,而不可与之和平共处。魏绛针对当时晋国的形势建议说:当今天下诸侯尊晋国为霸主,陈国的使臣尚停留晋国,持观望态度,如果我们兴兵伐戎狄,陈国会视晋国无德而怀有二心,一旦交战,楚国会乘机伐陈,晋国无力援陈,陈必叛晋附楚,中原诸国亦会倒向强楚。即使晋国能灭掉戎狄,却也因此失去华夏诸国,得不偿失,不如和戎。魏绛又列举和戎五利:第一,戎狄习游牧,居处无常,喜爱财货,轻贱土地,晋国可以用财货换取其土地,扩大领土;第二,和戎之后,边境安宁,生产发展,国富民强;第三,戎狄臣服于晋,壮大晋国实力,四邻小国不敢冒犯,天下诸国畏威俯首;第四,晋国以德怀戎狄,为天下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国无战争,武备无损;第五,以后羿嗜猎亡国为鉴,主张弃武尚德,近邻远国和睦相处,长治久安。晋悼公心悦诚服,令魏绛与戎狄结盟,诸戎狄皆大欢喜,成为晋国的羽翼。
次年(前568),戎狄与周室发生纠纷,周灵王令晋国用武力制裁戎狄,晋悼公拒不执行周灵王的命令,维护了和戎利益。后来,晋悼公重赏魏绛,说:“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魏绛和戎由此名垂青史,备受后世推崇。诸戎主要分布在今朔州、大同及其以北的地方。和戎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悼公复霸”的伟业,兼并了部分游牧于山西北部的戎狄部落;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原民族的农耕文化与北方戎狄民族游牧文化的融合。(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