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距今1.2万年至距今4000年为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过定居生活,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出现,生产工具由打制石器演变为磨制石器,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随着生产力水平飞跃性地提高,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的劳动成果除了满足自己的温饱之外,开始有了少量剩余,有条件从事手工业等活动。这一时期是人类氏族社会繁荣的时期。到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人类开始步入阶级社会,原始社会宣告结束。
朔城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遍及本区域各地,其代表性遗址主要有:
朔城区赵家口遗址、丰裕村遗址、南磨遗址。1958年修赵家口水库和1984年修元卢铁路时,在赵家口发现了石斧、石铲、鬲足、石环、陶片、石砂陶片、石锄等遗物。丰裕村除发现有石斧、石铲外,还有绳纹和网格纹的陶片、鬲足等遗物。南磨遗址出土了大量精制的磨光石器,特别是发现了证明当地有人类定居的灶和火塘。此外,朔城区崇福寺内还收藏有许多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有些是生活用具,有些是装饰品,如精美的石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套完整的石磨盘和石棒,是当时朔州先民加工粮食的工具。
从这些遗物中,可以见到打磨光洁的石斧、石刀、石锄、石铲。可以推断距今六七千年前,朔城区先民已经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从生产工具上可以断定这一时期的农业既包含“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又包含带有精细色彩的锄耕农业,朔州先民已经开始从“刀耕火种”农业向锄耕农业阶段过渡。“刀耕火种”,即人类用石刀砍光土地上丛生的灌木和荆棘,并用火焚烧,以其灰烬作为肥料,然后再用木棍在土地上扎洞点种。石锄的使用,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锄主要用于耕种、除草、间苗和培土,这些农事活动有助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www.xing528.com)
与农业并列发展的是家畜饲养业。在人类诞生后的很长时期内,狩猎是人类获得食物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有许多比较温顺的哺乳类动物常常被人们捕获,并且被关上几天才宰杀食用。久而久之,这些动物就慢慢被驯养成家畜。新石器时代,朔城区的家畜饲养已发展起来了。学者们一般认为农业、家畜饲养业与人类的定居生活是几乎同时出现的。我们虽然还没有在朔城区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定居的洞穴或房屋,但从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上,可以推知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已经定居,家畜饲养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为畜牧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从发掘出的大量陶片上可以看出,这时制陶工艺已取得了重大成就。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通过火的作用,使一种物质(松软的黏土)改变成另一种物质(坚硬的陶器)的创造性活动。陶器的出现和制陶业的兴起,不仅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更加稳固。分析这些出土陶片可知,当时的陶器绝大多数是手制,少数为轮制,由此反映出制陶技艺的进步历程。手工捏制陶坯是制陶的初始阶段,通常采用泥条盘筑,具体做法是先将坯泥搓成条状,然后一层一层叠筑上去,最后里外抹平制成器形。轮制是用木板做成圆盘,并能用手转动,以便于制陶坯时盘筑泥条和加印纹饰,并利用旋转修整陶坯的口沿,制出精美的陶器。出土陶片中均匀的划纹就是轮制的重要标志。
总之,新石器中晚期,朔城区先民已生活于母系氏族社会,其经济基础是原始锄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采集、渔猎是其必要的补充。那时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下,锄耕主要由妇女承担,她们还从事采集并抚养子女,料理氏族集体内有关生产、生活的各种具体事务。而男子则担负渔猎、制陶、制作石器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相比之下,妇女担负着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职能。在这种情形下,妇女在氏族内自然具有较高的地位,世系以母系计算。人们生活在以血缘为纽带连接起来的母系氏族集体中,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