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起源于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完成后人们的议论,早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人们对此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讨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颁发后,人们把目光聚集到了优质院校建设,由于没有出台具体方案,引发人们无限遐想。自2015年底,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家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略,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联想。直到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正式印发,人们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规划》第四部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按照鼓励竞争、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并明确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负责。与此同时,《规划》还以专栏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为题进行了描述: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线,支持100所左右高等职业院校和1000所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和实习实训条件,强化国家重点领域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重点提升学校服务学历教育、职工教育培训等能力,建成一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专业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学校,这不仅明确了建设的重点内容和要求,而且给出了建设的数量指标。
在实践层面,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以来,各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由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是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近10年后实施的,与当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相比,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治校水平、专业建设水准等社会服务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正因为如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学校都把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目标瞄准在国内乃至国际一流上。关于这一点,不仅沿海发达地区如此,中西部地区也基本如此。如浙江、山东等省则明确把其中重点建设的学校目标放到了全国第一方阵和国际先进水平层面。而地处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广东省,则直接把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行动定义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要求高职院校服务发展、改革驱动、争优一流;具体来说,就是要支持部分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高职院校,汇聚优质资源、打造一流师资、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全力创建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山东省在其建设目标中也提出,通过优质院校建设,高职院校将具有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条件和一流的社会服务。不少学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自1998年5月以来就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近年已经开始正式实施。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和“半壁江山”,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追求世界一流。我以为这在理解上有偏颇,一所学校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必须有其可比性,有可比的指标体系,关于这一点综合性大学具有较强的可比较性,尤其是理工、工科院校可比性更强。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它主要任务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区域和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和职工培训,为区域中小微企业产品研发和科研创新服务。因此,服务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高职院校虽也可进行比较,但实在很难完全比拼,至于中国的高职院校与国外同样类型的学校相比,由于文化、学制、学校体制、教育体系不同,可以相互借鉴一些做法、交流一些有益经验,也可以共同推动一些标准建设,但进行相应办学方面的硬指标比较难以操作。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很难用世界一流这一概念,即使是国内一流这个概念也比较勉强。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创新发展,用高水平建设比较贴切,更何况,这与国务院已经正式发布的文件相衔接,便于统一实施。事实上,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各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职业院校理念早已有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